一季度至少发生29起投融资,新兴市场与技术创新成焦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化妆品类别零售总额突破700亿元,同比增长4.4%,再创新高,为2025年美妆行业发展赢得了良好开端。
“美丽经济”在消费中复苏,放眼全球,资本涌动,新兴市场与技术创新成博弈焦点。据CBO不完全统计,2025年一季度,全球美妆市场主要投融资与收购至少有29起。其中,亚洲美妆市场、小众美妆品牌以及创新技术原料商持续获得国内外资本关注。
01
国际资本抢滩印度,韩妆影响力回升
分地区来看,在这近30起资本事件中,中、印、韩所在的亚洲市场主导了资本流向。
一季度最大(已披露金额中)的一笔投并购事件发生在韩国美妆市场。1月,英国私募股权公司CVC Capital宣布,以约8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柔恩莱品牌(Round Lab)的母公司韩国美妆制造商Serin Company。
随着韩剧在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受欢迎程度攀升,K-pop明星和组合在全球影响力扩大,韩流文化下韩妆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正迎来复苏。Kantar分析预测,直至2030年,全球对韩国文化产品的消费将增加近一倍至1430亿美元。
除资本大量涌入外,如CosRx、Anua这样的小众韩妆品牌正席卷欧美市场,如丝芙兰等主要零售商也在加速引进韩妆品牌,扩大韩妆护肤产品的布局。
据Red Seer咨询公司预测,2025年,印度美容市场规模将达200亿美元,到2035年印度将成为全球前五大化妆品市场之一。一季度,印度市场仍保持高热度,巨头们加速抢占印度市场份额,特征明显、成长速度快的品牌受巨头青睐。
快消巨头联合利华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对印度市场进行了三次下注。
1月,联合利华印度分公司宣布将以3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约25.6亿元)大手笔收购印度护肤品牌Minimalist。该品牌定位于“透明护肤”,以成分为核心,自成立起便保持盈利。截至去年3月,公司收入达到35亿卢比,同比增长近90%。
联合利华旗下投资部门Unilever Ventures在1月领投印度奢华美妆品牌RAS Luxury Skincare(RAS)。据悉,过去一年,RAS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40%。业内人士分析,通过该投资联合利华可快速切入印度高净值消费群体。
日妆巨头高丝也在1月宣布收购印度美妆公司Foxtale 10%的股权,此举旨在借助Foxtale本土化运营经验,加速渗透印度中高端护肤市场。
而早在2024年,欧莱雅就投资了印度DTC护发品牌Arata,今年2月,欧莱雅风险投资基金BOLD再次表现出对印度市场的看好,投资了印度美容品牌Deconstruct。
据悉,Deconstruct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提供透明、以解决方案为导向且基于科技的护肤产品,从而提升印度女性对专业护肤配方的认知。品牌目前已推出至少30个SKU,在2025财年年净收入达2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67亿元),实现了1000%的增长。
02
小众品牌、情绪护肤赛道突围
从投资方向来看,小众、细分赛道持续吸引资本入局,细分需求如车载补妆、芳香疗愈,不断催生差异化竞争机会。
例如,欧莱雅集团接连收购中东奢侈香水品牌Amouage与法国设计师品牌Jacquemus的少数股权,并后者达成在美妆及香水渠道方面的合作,同时,欧莱雅还投资了韩国小众奢华香水品牌Borntostandout。
相较于那些占据多数市场份额的商业美妆品牌,个性独特的小众美妆往往另辟蹊径,用更个性化的视觉和内容冲出圈层,传播于不同语境之中。
诞生于2022年的韩妆品牌Borntostandout,便是因其大胆、挑衅和非传统的精神以及嗅觉体验受到消费者喜爱。据了解,其在售产品包括香水、护手霜、洗手液等身体护理产品以及家居香氛、车载香氛。目前,品牌产品已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1月,花浴澜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旗下个护美妆品牌昼氛以“车载补妆”的独特创意,吸引资本下注,完成100万元种子轮融资。
据悉,其仅成立半年多时间,获得融资的项目为自主研发的车载场景推广渠道项目,主要通过搭载网约车上的“移动共享补妆机”,采用“派送化妆品小样”的方式,为品牌方进行私域引流。
国内,情绪护肤赛道持续受到资本关注。根据MobTech研究院预测,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其中Z世代贡献超28%的消费份额。
在1月获得数千万元融资的国货护肤品牌AromeManpo馥郁满铺,便是聚焦情绪护肤中更加细分的“疗愈”这一特点的小众品牌。
其成立于2014年,首创了以芳香疗法+生物发酵的护肤体系,在一众新锐国货品牌中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记忆点。公开数据显示,其2024年抖音销售额环比增长超800%,客单价突破300元。
3月,贝泰妮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投资了长沙浴见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身体护理品牌浴见,而该品牌同样以情绪价值为主要卖点。
据悉,其专注于设计和制造温暖、贴心的浴室个人清洁洗护用品。品牌希望通过身体护理为消费者创造关注自我的时刻,以东方树木油脂和香氛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身体护理和情绪舒缓的双重体验。
03
创新技术驱动行业升级
今年,上游领域的投资依然保持火热,技术驱动下,原料端竞争已从单一成分升级为技术生态与商业化效率的比拼,兼具技术与商业化落地能力的企业,成为资本在美妆上游争夺的核心标的。
据CBO统计梳理,美妆行业原料端技术迭代与资本布局的新方向呈现以下趋势:
1.合成生物领域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全产业链能力成竞争壁垒
合成生物学企业凭借技术整合与规模化生产优势,成为资本焦点。例如,获超5亿元C轮融资的深圳瑞德林以固定化酶催化技术为核心,覆盖多肽、多糖等原料开发,横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多领域,表现出全产业链布局能力。
苏州丝波敦则通过“丝玻因”“丝微因”等核心技术,构建“原料研发-生产-应用”闭环,形成生物合成领域的技术壁垒。1月2日,其打响开年原料端融资第一枪,获得A轮融资,该轮融资参与机构包括昆山高新集团等。
2.植物外泌体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
1月,意大利创新植物外泌体应用技术研发商ExoLab Italia在A轮融资中获得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817.15万元),该公司率先使用植物来源的外泌体来增强美容、药品和保健品中使用的成分的功效。其曾与雅诗兰黛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后者提供高质量、高纯度的植物外泌体原料,相关原料在雅诗兰黛小棕瓶系列得到运用。
据了解,植物外腺体这一新兴成分满足了消费者对天然、安全且高效成分的追求,权威研究机构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预测,未来五年内,植物外泌体在化妆品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将持续攀升,并有望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
3.产学研协同深化,加速技术转化
今年,通过投资,丸美生物成为圣至润合(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后者专注于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主要聚焦于医美行业和干细胞、免疫细胞应用领域,已取得脱细胞基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三大科研成果。凭借开创性的科研成果,圣至润合在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
不断加码对产业链上游的投资,使得丸美生物能够深化产学研协同,加速技术转化,从而提升其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
4.从单一成分竞争转向“技术平台+场景应用”的生态竞争
近年来,在颜值经济发展下,医美领域投资加速。1月,上海花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据悉,公司核心产品“安柔美”琼脂糖凝胶,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注射用琼脂糖填充剂,具有天然高卓生物相容性、无交联剂和非亲水性等特点。
2月,威脉清通医疗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再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该企业曾研发了知名单极射频产品YOUMAGIC,三年时间内,威脉清通便完成了十轮融资,参与企业不乏国内知名美妆企业,例如珀莱雅、贝泰妮等。
相较于往年,今年以来注入美妆行业的资本似乎趋于理性,而从上述投融资、收购事件中不难看出,那些具备技术壁垒、精准定位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品牌仍炙手可热。这些资本的流向也将给企业带来新的突围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