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7
  • 阅读量:3292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郭轲轲

“实体+互联网”的融合业态效果显现。

近日,谢馥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其中,营业收入846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2%;营业利润783.69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84%。
     

因2024年旅游市场持续向好,这家百年老字号营收稳定上升。虽然无法与头部国货品牌比肩,但这份成绩单背后,是谢馥春从传统非遗技艺到现代市场策略的深刻转型。

01
产品结构:守正与创新的平衡

非遗类与现代护肤类的“此消彼长”。2024年财报显示,非遗类产品销售额占比下降19.29%,而现代护肤类占比大幅上升37.67%。这一变化源于2024年品牌推出5款现代类护肤新品,并拓展酒店渠道销售。

芳香类和香熏类的营收增速亮眼。香薰类销售占比分别上升 0.28个百分点和 0.43个百分点,主要系产品投入市场时间短、产品品类少,虽销售额有所增长,但体量偏低。


02
回春之路,讲好品牌故事

谢馥春始创于1830年,以“香、粉、油”三绝闻名,曾作为宫廷贡品,早在1915年,凭借“鸭蛋粉”等产品斩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成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鼻祖。其脂粉制作技艺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历史与文化底蕴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其“宫廷叙事”是否够获得年轻一代的认可和欣赏,不只将其视为“博物馆展品”,而是成为梳妆台的必需品,才是不断与新时代消费群体接轨的必由之路。

自2012年开始,谢馥春加速布局电商,入驻小红书、京东、抖音等平台,2022年开始通过直播带货与年轻人建立连接。


谢馥春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打造属于东方人的美妆护肤产品。

2023年,一条“38元谢馥春眉粉用了9年仅破皮”的微博热搜,让品牌爆火出圈,旗下产品更是供不应求。例如“鸭蛋粉”在抖音直播单场销售2000盒产品瞬间售罄,年轻消费者被其高性价比和“国潮”设计疯狂圈粉。

03
线上线下的布局策略调整

网络时代更新迭代的速度极快,线上的翻红虽然打响了知名度,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依然不可忽视实体零售的营销布局。

“国潮热”减退后线上的流量成本上升,2024 年,品牌线上销售额 2519.99 万元,同比下降 20.33%。

目前,品牌在扬州布局20家体验店,打造非遗技艺展示、历史文化展览等沉浸式消费场景,将线上流量导入线下。例如皮市街体验店结合古琴演奏、香粉文化体验,形成“实体+互联网”的融合业态。

截至2024年,随着重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全国线下门店增至77家,华东地区销售占比64.07%,成为实体店主力市场。华东地区的成功得益于新增10家门店及酒店渠道拓展,而华北市场因文旅消费疲软表现不佳。


未来,品牌需加强区域差异化策略,例如在文化认知度低的西北、华南地区加大品牌宣传,同时巩固华东优势。

此外,谢馥春进军文化IP与联名款市场。通过与景区、古街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如东关街馥园灵感设计的桂花香包,既强化了地域文化标签,又吸引了游客消费。品牌还升级了包装设计,保留古典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时尚感,例如采用扬州漆器工艺的限量版礼盒。

眼下,谢馥春正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效率。近年谢馥春持续加码电商物流体系,2024年完成云仓升级,日发货量从800单跃升至1.8万单,优化了消费体验。未来,品牌计划深化与头部设计公司合作,推动品牌形象向“时尚古典”转型,以适配主流渠道需求。

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出路在“创新”,谢馥春的案例表明,国货长红需兼顾三点:其一质价比为王。消费者理性化趋势下,高品质与亲民价格缺一不可;其二文化认同感。通过非遗技艺、地域文化故事增强品牌独特性;其三全渠道渗透。线上引流与线下体验深度融合,构建消费闭环。

在国潮风持续吹拂的当下,谢馥春的转型之路,或许能为更多老字号提供启示:唯有在传统与潮流的交汇处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实现从“翻红”到“长红”的跨越。

推荐阅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