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5-10
  • 阅读量:48704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汪玮

向下,还是向上?这是一个问题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传统超市业态在主要一线城市已经相对饱和,一方面大卖场同质化竞争导致利润率逐步走低,另一方面,简单的大卖场一站式消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探索差异化的经营方式成为连锁超市竞争突围的一条出路。

    向下延伸   前景堪忧

    随着一线城市零售业态趋于饱和,零售商开始把目光瞄准二三线城市,纷纷选择了渠道下沉。据了解,仅2011年1月,大润发超市新开的10家店中,就有7家布局在二三线城市;华润万家2010年在全国范围新开400家新店,其中大部分是在二三线城市;武汉中百集团、重庆商社旗下的重百和新世纪等本土超市也主要以渠道下沉的方式拓展市场。

    纵向的延伸的确使零售商们的市场圆盘越拉越大。然而,表面光鲜的背后却暗藏“隐痛”。重庆某超市负责人感叹到,“这几年随着超市门店的不断增多,销售额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实际的利润平摊下来,却是越来越薄了。”据他介绍,近几年来,大多数卖场的门店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增幅却有所下降。据统计,2010年,百强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9.8%,是2006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2006年到2009年,百强企业开店数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6%、17%、24%和19%,总体呈下降趋势),有18家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为零或负增长(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7家和16家)。

    与此同时,净利润的下降也成为了令零售商们头疼的大问题。以步步高为例,其2009年净利润率是2.9%,2010年降到了2.5%;而且其3.44%的净利润增幅也远远小于其营收18.25%的增幅。重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超市负责人分析说,卖场向二三线市场扩张,其实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中国的二三线市场广阔,但实际的消费能力还是相对有限。据了解,如果在二三线城市开一家新店,要实现全面盈利至少需要二三年,这其中,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因为首先是二三线城市的购买力不足,二是必须进行配套的物流体系信息化等建设,这样超市就负载了很重的资产和沉淀成本,这种巨大的投资在有限的购买力下,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是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随着外资卖场与本土卖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卖场的毛利水平逐渐被压缩,也给卖场渠道下沉带来较大的阻碍。此外,对优质网点资源的竞争、地产价格飙升带来房租的大幅度上涨,企业租金成本明显提高,有限的利润被日渐走高的租金蚕食,也造成企业新开门店数量的减缓。统计显示,2010年,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另一方面,超市要不断投入成本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比如存货管理和供应商的管理等,都给渠道的下沉带来诸多压力。

    向上突围
    精品超市初探高毛利出路

    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本土超市寻求差异化经营方式突出重围已势在必行。而与大卖场完全不同经营路线的精品超市无疑提供了一条出路。为寻求更多的生存空间,连锁超市纷纷试水精品超市,并以此来避开竞争惨烈的普通大卖场。

    记者在重庆、武汉等城市发现,近一两年,精品超市已经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武汉,三大本土商企陆续转战精品超市。2006年,武汉中百仓储率先涉足经营精品超市——“生活剧场”,成为华中地区第一家以经营进口商品为主的超市,其中,八成以上商品为进口商品。随后,武商集团旗下武商超级生活馆和中商旗下的中商优品汇也陆续登场。目前中百生活剧场在武汉有四家门店,武商超级生活馆也有2家店相继开业。在重庆,永辉、北京华联、卜蜂莲花等超市也相继开出多家精品超市。

    重庆重百超市系统的有关负责人坦言,连锁超市进军精品超市看中的还是高附加值商品所能带来的高毛利,以此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据他介绍,高端超市的毛利率水平可以达到传统超市的两倍左右。有数据表明,精品超市毛利率普遍高于超市业态12%的平均水平,一般超过20%。
武汉某超市负责人介绍,与传统超市强调“走量”来获取收入,通过收取“通道费”盈利的方式不同,精品超市更侧重于依靠商品本身的高附加值来获利。商品结构是精品超市与传统卖场最大的不同。以武商超级生活馆的日化区为例,近千种日化商品中,进口商品的比例约占50%以上,另外还搭配了极具个性的护肤体验的营销方式等。

    然而,“高利润也存在高风险”,上述负责人认为应该理性看待精品超市这种新兴的业态形式。尽管随着消费水平日渐提高,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初步培育精品超市生存的土壤,但毕竟高消费层的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培育稳定的顾客群任重道远。因此,盲目地扩大规模不一定能增加收益,做强或许比做大更明智。

    另外,他还认为,本土超市纷纷试水精品超市尚处在以粗放扩张,占据有利位置的初级阶段。相较于欧美的高端超市通常以有机、健康和安全为核心理念,以突出的特色与传统超市和其他高端超市品牌相区别,提高竞争力的集约型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未来精品超市的发展除了被动地依靠整体消费环境的提升以外,更需要根据不同环境的特征进一步调整商品的结构,突出超市的个性特色,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化经营。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