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永葆青春一直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有科学家近日宣布,可以通过一项简单的血液或者皮肤样本测试了解细胞的衰老程度,进而测算出人体“生物学年龄”。据了解,一家提供此项衰老测试服务的西班牙公司生意火爆,洽谈合作方络绎不绝。不但在国外,国内公众对于衰老的关注也促使我国抗衰老市场在短期内快速崛起。
随着抗衰老诉求的不断发展,抗衰老已经成长为与美白和保湿并肩的化妆品三大功能诉求之一。
抗衰老市场的崛起
所谓抗衰老,是指通过一切人为因素来干预、延缓机体的退变过程,以此延长生命时间、提高生命质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体貌等。在中华工商联美容化妆品商会副会长杨志刚看来,“随着目前40岁以上高端女性消费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抗衰老产品的热销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抗衰老产品就是典型的概念化产品。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衰老问题,希望通过使用抗衰老化妆品来延缓衰老,抗衰老因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著名抗衰老领军企业如新集团2010年年报显示,受益于抗衰老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热销,集团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5.4亿美元(约合99.5亿元人民币),相较2009年同期净增15%。其中,中国内地市场表现尤为活跃,全年营收增长率达47%,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如新中国总经理郑重表示,“业绩的增长得益于对抗衰老商机的率先捕捉,到2015年,亚太区抗老产业增长率预估将达82%,居全球之冠,从如新近几年来的销售业绩来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将会是抗衰老市场成长最大区域之一。”
面对如此巨大的抗衰老市场,欧莱雅等化妆品知名企业都纷纷投身其中,开始研发与抗衰老有关的系列产品,并成为化妆品企业的优质盈利点。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消费者和生产商对于抗衰老产品的热捧,并不意味着抗衰老技术已经成熟或者达到消费者预期。
消费者期望
与技术现实的差距
对于抗衰老类概念产品而言,尽管有可能借助概念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但如果产品不具备实际功效,消费者最终会抛弃这些概念化的产品。尽管目前市场上抗衰老概念已经成为“抢市场”的重要手段, 但是就其最终功能实现而言,却尚未定论。 在今年上海美博会期间“科技与品牌”专题研讨会上,众多化妆品业界专家针对抗衰老化妆品纷纷发表看法。杨志刚认为,国内的化妆品企业对于市场的新兴概念非常敏感,也能够快速跟进,但在实际的内容物上则缺乏权威,距离欧美至少有五年以上的差距。而某业内人士则直言不讳地指出,“抗衰老不是美容行业可以解决的问题,它跟人体的基因密码等信息相关,而化妆品最多只能是延缓肌肤衰老,抗衰老概念在目前医学界尚未下定论,而在化妆品业内已成为各企业概念炒作的重点。”
市场上抗衰老相关产品无疑“千姿百态”,多数产品只具有最终实验效果,而其生理学机理并不明晰。对此,抗衰老产品原料商无疑拥有发言权,“消费者对于抗衰老等功能性诉求的作用机理并不关心,而只追求在宏观层面上其皮肤效果的明显改善,并要求这种改善是可以感知的。这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抗衰老产品对于皮肤的改善效果更多地聚焦于微观层面上的量变,而消费者则要求在宏观上的直观质变”,中狮化学市场部经理李青矾对记者如是表示。
此外,他也表示,化妆品的功用期望与目前应用的原料技术现状相距甚远,市场上一些新型的原料和技术只能说相较于以前有着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与消费者的期望仍有一段距离。
标准不明晰的沟通误区
事实上,消费者对于抗衰老产品预期与成品商宣称的抗衰老也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而这种误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当前抗衰老产品概念标准的不明晰。因为化妆品品牌或者企业对于抗衰老概念的宣称或者消费者对于抗衰老产品的理解,其最终落脚点仍将取决于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那么在何种情况下才可以宣称是抗衰老产品。
李青矾表示,“如果标准不明确,市场就会出现各种有关抗衰老概念的产品,而消费者无从判定品牌和产品的概念宣称有无依据”。其实,在几年前,宝洁旗下玉兰油美白产品宣称28天就能美白被指涉及虚假宣传,而宝洁则申辩称此宣称是以实验基础为依据,通过实验最终发现对于人体美白是有一定改善,而消费者在使用其产品后未发现有明显的美白效果,因为消费者以肉眼感官所见作为衡定是否有效的标准,而宝洁则依据其实验的药理基础,实际上有的微观层面上的改变并非是人的肉眼能够感觉到的。
标准不统一就是产生此类争议的根源,无标准就无法判定。据了解,目前很多原料商和成品商宣称其产品的美白功效都是基于一些实验基础,而抗衰老的具体内涵就更多,包括皮肤的健康状况、皮肤色泽、皮肤弹性、皱纹多少、含水量等。以皱纹为例,目前主要以皮肤的多普勒测试来判定、观察皱纹的平均分布,皱纹在皮肤的面积大小,许多抗衰老产品的改善作用只体现在这些微观层面,而这显然与消费者的感受和要求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