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洗发水致癌、香水有毒、二恶烷等各种化学物质隔三差五就会把一个品牌卷入这种“毒品”丑闻。当霸王还未完全走出“二恶烷”的阴影,蓝月亮又惹上官司,这一次连同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下称“洗协”)等也一同被拉上了被告席。
最让人诧异的是,这些事件的“主角”大多数都是民族品牌,而他们大多在“意外之灾”面前都似乎毫无招架之力,难以洁身自保、独善其身的民族日化行业大有着人人自危,泥菩萨过江之势。民族品牌难“自清”,谁之过?
近日,被称为“中国打假第一人”的王海在其微博中称,蓝月亮检测出含有潜在致癌物质荧光增白剂,其已正式起诉蓝月亮及于半年前刚刚担任蓝月亮低碳环保形象的代言人杨澜。
尽管王海起诉蓝月亮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蓝月亮即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辟了一个荧光增白剂科普专栏,登载了一系列有关荧光增白剂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科学研究资料,以此来澄清事实。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也在4月发布《荧光增白剂在衣物洗涤剂中的应用》的资料,其中列举了德国、日本等多国对洗涤行业中对荧光增白剂的研究认证和风险评估,结论均为对人与环境“安全”。
然而,在目前消费者信心脆弱的大环境下,面对“致癌”这样敏感的字眼,种种诸如此类的澄清和说辞都被视为“借口”。
洗协因为刊登了有关荧光增白剂资料,而被以“助企业宣传虚假信息”之名拉上被告席。新浪调查在蓝月亮事件后,针对“荧光增白剂完全合符国家法规和技术标准”这一问题的调查,截至7月3日的调查结果显示,参加投票的7339人中,反对票占84.8%,支持票仅占10.8%。也就是说,尽管蓝月亮和洗协针对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问题,分别拿出了科学研究数据和解释来佐证,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难以接受。
自从外资日化企业进入,本土企业由于其民营或家族经营的背景一直处于被动孤身受敌的状况,难得有几个杀出“血路”的佼佼者,却一再受到攻击和质疑。原因何在?值得深思。
其实,有资料显示,花王在日本销售的洗衣液,宝洁在北美销售的汰渍洗衣液和在英国销售的碧浪洗衣液中均含荧光增白剂,同时有大量报道认为碧浪属于环保和可持续产品,显然丝毫未因含有这一成分而遭受质疑。
此时,不禁要问,为何偏偏本土品牌被质疑?甚至未表示任何立场,只发布有关荧光增白剂资料的洗协因此背上了“助企业宣传虚假信息”的骂名?
盛世传美营销机构首席营销顾问吴志刚认为,“就目前国内日化行业的局势看来,独善其身恐怕在危难时刻也难以自保,营造全行业的公信大环境才是王道。“近年来,国内一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逐步成长起来,也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重视。然而,企业无论大小,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背景,行业‘底子薄’”。同样,广州浪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勇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我国的日化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缺乏行业准入制度,产品标准不完善,国际标准与企业标准不统一,造成市场竞争无序化”。这样的老底子,使得国内整个日化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更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也成为了品牌长足发展的“绊脚石”。 吴志刚认为,正是因为这样,企业更是要加强产品质量的管理,高度重视产品添加剂的量度研究和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想要真正接近消费者,本土企业要加强主动公关能力,重视消费者的科学普及工作,不失时机地针对诸如二恶烷、荧光增白剂等特殊产品成分,提前进行信息、知识及相关数据的公开和普及。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加强对企业的危机预警工作,及时的提醒企业,逐步形成高公信力的行业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