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省会西宁占据青海40%的人口,且青海广袤的高原地域中大部分为山地或牧区,繁华商业体都集中在西宁,因此,这40%的人口几乎主导了全省90%的消费经济。不少经销商常说:“拿到西宁市代理权,就相当于拿到了青海省代理权。”
而多年前,“西宁市代”都是罕见的角色,因为市场太小,很多品牌将青海和西藏的代理权一并交到甘肃经销商手里,让其“顺带着”做这两个较偏远的市场。然而,近几年,西宁的商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西宁的商业环境明显提升。老百货商场焕然一新,超市业态步步跟进,屈臣氏刚刚进入,购物中心即将入驻。甚至来不及忘记它曾经的模样,一个蓬勃发展的西宁已经矗立在市民眼前。在这一片生机之中,西宁的现代化新商业变革已然孕育出雏形。
“华联效应”
2000年,北京华联超市在西宁的首家门店花园店开业,在此之前,西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超市业态。海轩商贸经理赵惠忠回忆道:“大百(大十字百货)、省纺(纺织品大楼)的一楼是百货部,化妆品、护肤品、洗涤品全都集中在一起,玻璃橱窗的老式柜台后面站着售货员,你要什么给拿什么。华联来了,大家才知道超市是什么样,购物自由,商品也多,一时间消费者都去华联购物。老百货受到不小冲击,并开始逐步改善经营结构,模仿华联开辟附属超市,将日用百货转移至超市,百货部则卖高端护肤和化妆品。”彼时,西宁的超市业态均规模有限,作为当时唯一的大卖场,华联超市可谓一枝独秀。
2005年,位于城西区的华联汇通店开业,自此,华联超市揽下了西宁大众消费的主流客群。
今年7月15日,华联超市欲再下一城,在位于西大街商圈的王府井百货附近开设第三家门店。据华联超市某工作人员透露,第三店不仅是华联操盘西宁大卖场渠道的又一重子,更是未来西宁第一个功能齐备的城市综合体——第三店将以购物中心的形态,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
作为西宁新商业的弄潮儿,无论是11年前大卖场业态(综合型超市)的开荒破土,还是即将开业的购物中心的闪亮登场,华联一直走在这座西部高地城市商业变革的前沿。
“王府井”后来居上
大十字百货(简称“大百”)是西宁最具历史的老百货,其在城东、城中和城西分别拥有三家附属于百货的超市,以强大的团购业务(大百超市的购物卡是很多事业单位发放员工福利的一部分)支撑其营业优势。此外,纺织品大楼(简称“省纺”)、青海百货和西大街百货的附属超市也是依靠自身商场或商圈人气发展较好的零售卖场。这些百货附属超市是西宁超市业态发展的见证者。
然而,商场附属超市中,人气最旺的当属2006年底才进入西宁的王府井百货超市,依附于王府井的高端定位,无论是购物环境还是商品种类都是西宁首屈一指的, “在王府井可以买到其他超市买不到的商品,享受优越的购物环境和舒适便捷的消费体验,当地消费者需要这样一个高端超市来满足他们越来越充裕的购买力。”赵惠忠分析。
随着近年西宁的发展,消费者的高端消费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他们乐于去西宁最高端的王府井百货购买化妆品和服饰,并在负一楼超市享受同样优越的购物体验。因此,即使负一楼超市的商品价格略高于其他超市,王府井依然是西宁最具人气的购物场所和这座城市高端消费的代名词。
根系发达的便利小超市
除本地百货附属超市,一些本地零售企业以小型连锁超市为主力业态,避开与外来卖场的正面竞争。譬如,宁食集团是西宁最具规模的连锁零售企业,目前在市区拥有70多个网点。此外,青百超市和惠客家超市也以小型连锁超市扎根西宁多年,但网点规模远落后于宁食集团。
而在这些小型连锁超市的周遭,是数以千计的小卖部、批零店、副食店和烟酒超市,如同散落的棋子一般簇拥在住宅区的巷道里。与商业成熟、渠道发达的东部城市不同,这些十几平方米甚至空间更狭小的小卖部在西宁的商业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副食饮料为主,配备小规格的日化商品,提供“触手可及”的便捷购物服务,消化了西宁大部分临时性、随机性的日常消费需求。
在西宁,大卖场尚在摸索阶段,连锁小超市和小卖部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有些小超市经营更为灵活,譬如在夜生活较为活跃的文化街,普通的临街小卖部,营业时间可至凌晨四点,堪比24小时便利店。
目前,西宁已与上海已结成“手拉手友好城市”,城市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商业环境越来越成熟。相较于业态丰富的东部城市,西宁的商业结构仍较滞后,竞争空间尚且宽裕,渠道发展空间富余,全品牌、新业态、多网点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西宁新商业的发展趋势,在经济的推进下西宁变形记将持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