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7-18
  • 阅读量:13921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尹应娥

    “大型促销活动做了等于没做,促销是找死,不促销是等死,为了不死,还是要做。”绵阳雨萍日化总经理赵力言语间透露着无奈。
      
    除了赵力,感同身受的代理商及终端店主比比皆是。

        
    大促,何以沦为鸡肋?

    大促,代理商的纠结

   “不做大型促销活动没销量,做了活动又没利润,有点白忙活一场的感觉。”绵阳创美化妆品公司总经理李涛如此总结令他纠结的大型促销活动。
       
    李涛告诉记者,六七年前在乡镇做一场大型促销,随便搭个台,铺上桌布,放上产品,消费者就蜂拥而至。那时的乡镇消费者对于大型促销的方式感到很新鲜,只要有产品就能销售,有些顾客甚至购买样品。作为雨水的代理商,李涛还记得当时的一场活动三天就有1万多元的销售额。
        
    而如今,一场大促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促销方式上都有180度的转变,往往一条街上十几家店,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在的客群也逐渐被“训练”为有活动就去,没活动就不买。    
        
    由于品牌多,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消费也逐渐趋向理性。一场大型促销活动不经过周密的策划,往往血本无归。对于一些品牌力稍弱的三四线品牌来说,如果没有丰富的赠品及物料,根本无法吸引消费者进店。“做活动就是拼物料”成了代理商的口头禅。
        
    李涛告诉记者,一场大促,费用开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店内形象包装,吊旗、喷绘、DM宣传、海报、横幅等投入,以及短信、电话预约会员等开支。第二,外购赠品,如伞、水瓶、电热杯、高压锅、豆浆机、电磁炉等,都是如今化妆品大型促销活动颇受欢迎的赠品,而这一项费用开支最大。第三,人员开支,代理商下店促销,交通费用、人员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对于彩妆大型促销活动来说,开支更大,如请模特、租服装等。蚌埠正大洗化总经理陈文安告诉记者,一场彩妆大促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大,且活动效果不可控。
        
    频繁的大促不仅让消费者产生“促销疲劳”,而且也导致了“不促不销”的局面,促销自然陷入了一种误区。
      
    “现在的大促不图利润,只图销量、影响力。”李涛表示,对于品牌来说,大促使得品牌得到了传播。一场大促往往使店老板、店员对品牌有更深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销售中乐于推销,比培训效果要好很多。

    回归理性,期待创新

    正是由于大促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诱惑力,无论是代理商还是终端店店主,都在逐渐回归理性。一方面,代理商在酌情减少大促的次数,除了重要的节日做几场活动外,不会盲目安排过多的促销活动。在时间上,有的代理商更倾向于选择在淡季进行促销。另外,终端店主由于看不到较大的效果,对大促所抱的期望也在减小。除此之外,无论是代理商还是终端店,都在不断探求促销形式的创新。
       
    蚌埠千俏化妆品店店主陈昊告诉记者,目前自己店的大型促销比以前要少。“促销要常态化,要把深度促销融入每一天的工作中。”他认为,大促入店人数多,而店员人数有限,往往服务不到位,反而会流失部分顾客。只要店内的装修、陈列、货品的结构能创造一种消费的氛围,把一般性促销做好,也是竞争力。“做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出路。”
       
    李涛也在不断探求新的促销形式,由于其代理的真百代、雨水、绎美宣等品牌乡镇网点居多,今年他打算以露天电影的形式做几场促销,由于看露天电影可以聚集人群,李涛把促销的重点放在对于产品形象的宣传及推广上。同时,今年“五•一”期间,李涛已策划了几场包店促销活动。他告诉记者,“五•一”期间,在三台县的一家店做真百代的包店促销活动,单店产出达到了三万三千多元。
        
    而绵阳欧翔化妆品公司今年抓住淡季,把重头戏放在筹办大型消费者演唱会活动上,一方面,大型演唱会受众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寻求促销模式的创新,采取购买产品送相应门票的方式吸引顾客,此种方式不但做到了淡季不淡,同时也提高了公司自身的影响力。如此,即便无利可图,也积累了一种无形的影响力。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