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触:几乎三步一商超。这些大型商场、超市或者特称为“仓买”的便利店,无疑成为城市街道的主要点缀。
黑龙江偏居东北一隅,省会哈尔滨的零售业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省域的发展现状,“零售业态竞争激烈,发展趋于饱和”,当地经销商如此评价。
零售界“厮杀”愈演愈烈
“2家大润发 ,3家沃尔玛,6家家乐福,3家好又多,1家麦德龙,4家世纪联华,3家北京华联”,谈起哈尔滨的零售卖场业态,在冰城超市渠道打拼多年的洗护品牌代理商宋宝亮熟稔于心。据他介绍,传言将有两家家乐福即将新张,大润发也将在3年内在哈尔滨新开6家超市,总体算来,市区仅300万人口的哈尔滨拥有30多家大型外来卖场,其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2002年,第一家外来卖场沃尔玛进入哈尔滨消费者的视线。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随之改变,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超市生逢其时。沃尔玛等KA卖场带来了舒适的购物体验,其大面积、大物流带来了丰富和低价的产品,迎合了消费者追求低价的需求。此后的十年间,外来卖场发展了近30家。哈尔滨的零售市场,随着第一家外来卖场的进入而从此“不得安宁”。
在外来卖场如火如荼的竞争中,家乐福和大润发占据上风。家乐福太平桥店是其进入哈尔滨的第一家门店,随后发展了5家网点,总体经营都相当顺利,而沃尔玛则由于选址问题在哈尔滨表现并不突出。宋宝亮分析,除了家乐福选址上占据一定优势和门店数量较多之外,家乐福数十辆免费购物班车,将郊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消费者都可以带入超市,既延伸了超市的辐射半径,同时成为商家流动的广告。而大润发虽然目前只有2个网点,但是选址在居民区,位置好,客流量大,基本上2家网点可以与4家家乐福的销售状况相聘美,其主走低价路线,在商品的选择上,重点满足居民生活最低、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为准则。
“现在外来大卖场已经处于明显的强势地位,在哈尔滨可以占据60%至70%左右的份额”,宋宝亮告诉记者,在整体零售份额中,只有30%左右是本土卖场在瓜分。 “之前最担心的就是超市经营不善,突然‘人间蒸发’,货款根本无处索赔”,在KA卖场进驻哈尔滨之前,超市卷走货款一走了之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自KA卖场进来之后,市场开始变得规范化,无论销量大小,至少不会卷款逃跑,代理商可以安心地做生意。”
本埠超市另辟蹊径
虽然本土卖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但是面临外来零售巨鳄来势汹汹的气势,当地众多本土型超市并没有因此消极地等待“灭亡”。诚然,本土超市在资金、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无法与外来KA卖场相抗衡,但是事实也证明,外来卖场并不能完全垄断哈尔滨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本土零售业开始逐步地调整原有的生存路线。一部分超市向上走高端之路,另一部分则向下立足于服务社区。在与KA卖场竞争的夹缝中,它们从强势卖场的薄弱之处着手,找到了自己独有的生存方式。
据了解,哈尔滨的本土超市中,远大好佰客超市、麦凯乐超市和中央商城这三家超市选择了朝上提升档次,走高端精品路线,以此避开与大众化超市的直接竞争。“远大好佰客超市之前一直都定位相对高端,而外来卖场的进入促使其更加精品化,2009年开业的麦凯乐超市,其产品档次和品味远非大众化超市所能及。”
“现在远大好佰客超市仍然在进行调整,将妮维雅和旁氏等中档日化品牌全部砍掉,主营中高端洗发水,比如资生堂、爱茉莉、施华蔻等”,哈尔滨丁家宜、高丝等品牌的代理商原晓明告诉记者,远大锁定高端消费群,道路走得比较顺畅。中央商城属于国营企业改股份制,占据优势地理位置,经营状态显良性。
此外,哈尔滨的乐买连锁和中央红连锁超市,由于紧贴社区,也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据原晓明介绍,乐买连锁主要以直营为主,而中央红连锁则以直营和加盟为主,其中包括最近两三年开始布局的中央红小月亮超市,大多为一二百平方米的社区门店。虽然乐买连锁和中央红连锁布点的方式不同,但是方向都在于抢占社区消费群。
“中央红连锁有2家大型卖场,面积为5000至8000平方米,而小月亮社区超市则有上百家网点,并且延伸至外埠;乐买连锁属于后起之秀,网点还不足20家,但是销售额逐年攀升”,在原晓明看来,本土超市与外来大卖场相比,虽在营业面积和采购上存在固有弱势,但由于集中走社区路线,在人流集中区和新兴的社区抢占好位置,也得以生存下来。而本土卖场对于经销商而言,由于可操作性比较强,成为当地经销商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