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3-13
  • 阅读量:579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周尧

娇兰佳人进驻之后,周边某店铺的月销售额下降了3万元;辛苦开店17年,从未歇业过一天,如今怎么就落得要关门大吉的下场?记者走访陕西市场发现,区域性B类店活得很心塞。

CBO首席记者 周尧

陕西传统化妆品专营店强势连锁不多,这也给了B类店铺足够的生存空间。这些B类店的连锁规模不超过3家,单店年销售额一般在100-200万元。而今,记者调查发现,它们有一些已处在倒闭边缘。


 
>>> 全国性连锁分羹市场,B类店利润锐减 

记者走访的4家B类店铺,面积大都在40平米-60平米之间,且几乎所有店铺都开在1999年-2000年期间。据了解,这些店铺中绝大多数都在2015年-2016年间遇到了销售额严重下滑的问题。其中一家店铺一年时间营业额下滑了近30%。为什么这些B类店铺下滑如此之快?据记者调查,抛开电商、微商的影响,外来连锁的进驻分流,是这类化妆品店主公认的最主要原因。




2008-2010年是上述B类店们的高速发展期,遗憾的是,他们并未在此阶段趁机而上扩大规模,而是选择了“守业”的思路,多数在近十年未开出新店。形势陡转。当娇兰佳人、唐三彩等全国性连锁系统将新店开到了街对面,这些老店自然难以招架突然而至的强势对手。

举例来说,除了原有的3家本地化妆品连锁外,在2016年一年时间里,汉中市一条不到500米的商业街又新开了2家娇兰佳人和1家唐三彩。a店主透露:此前,三家当地B类连锁店虽处同一商圈,但产品各有差异,生意也倒和谐。但在全国性连锁进驻之后,这一局面被打破,失去了差异化优势让B类店铺经营压力骤增。“以往的常规折扣是9折,会员价8折。如今折扣直接是7.5折、6.9折,力度最大时直接买一送一。”a店主表示,“另一方面,由于全国性连锁为追求好的店铺位置而不惜付出高价,附近的门面租金也被炒高了近20%。”

在商洛市,同样的现象也在发生。伴随着娇兰佳人“万店计划”推进到三四线市场,本地B类区域连锁直接面临的是销售额的快速下滑。b店主直言:“正是因为娇兰佳人的进驻,导致我们的平均月营业额较以前下降了约3万元。”



>>>  缺品牌、留人难

祸不单行,这些B类店铺还面临着缺品牌、缺管理等内在问题。

与大多数A类店铺成功转型成品类店铺不一样,这些B类店铺仍处于品牌店阶段。因此品牌的优势对于他们来说格外重要。但事实上,哪怕是国货G8品牌在这些店铺中也并不多见。 



 “我们目前的消费者都是老顾客,很多消费者是与店铺一起成长起来的。但是目前,这部分消费者年纪偏大,逐渐开始流失。如何吸引新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成了我们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c店主告诉记者。据记者统计,一家品牌最多的B类店铺,品牌数量也不超过15个,少的仅有7个。

此外, “留不住人”也在困扰着这些B类店。在商洛,某B类店铺仅一家单店,40平米店铺内员工仅3人。一家近18年的老店,资历最长的员工也仅1年多时间,短的只有几个月。“对于我们来说,员工的流失是我们在店铺管理中最大的问题。”b店主称。



>>> 调整不力,部分店铺处在倒闭边缘

其实B类店铺也有其自己的优势。比如,价格灵活,对于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来说显得更加“亲民”。同时也正是由于夫妻店,他们在经营上更加卖力,甚至有店主告诉记者,开店17年来从未关店过一天。

当部分B类店铺意识到下滑危机之后,已经逐渐做出调整,但销售仍不给力。

比如,c店主称,其换掉了原本店铺的中岛和品牌背柜,通过引进3个进口品牌补充店铺品牌力。“前几年大家都提倡优化中岛产出,但我们在改造的几年时间里,发现中岛的产出并不大,还浪费空间,对于店销也没什么促进作用,于是直接砍掉了中岛。”这样的大调整仍没能止住下滑的态势,“我一度想要闭店转行,只是暂时还没下定决心。”c店主坦言道。
 
b店主告诉记者,他打算重启5年前停掉的“前店后院”模式,希望通过“后店”的服务刺激店内护肤套盒以及专业线产品销量。“我们只是尝试,其实并没有有太大信心。”该店主表示。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