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向来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其GDP总量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一,其周边县城都有各自的支撑产业,例如晋江的鞋业、石狮的服饰、南安的建材等。据介绍,特步、劲霸、七匹狼、利郎等知名品牌均产自泉州。但是,经济发达的泉州,大型商场却屈指可数,仅有新华都、百汇、大洋百货等少数几家。
大型商场难逃业态怪圈
2003年,大洋百货打着“流行时尚、领导流行”的口号高调进入泉州,同年对外宣布其厦门再开店的扩张计划,然而经过两年的运营后,处境却十分尴尬,一些中高端品牌宝姿、OCHIRLY等相继撤柜,扩张计划也不再被提起。据了解,2005年左右,大洋百货开始放低姿态转走中档路线,但是销量依然平平。泉州大洋百货负责人告诉记者,进驻6年以来,大洋百货化妆品品牌基本没有变动,除欧珀莱和雅芳外,其余品牌均销量一般。记者走访时发现,该百货的人流量少,化妆品柜台更是鲜有人光顾。负责人透露,近几年,他们几乎每天都有促销活动,一天不做活动,业绩就会明显下滑。当被问及这种无间隙的促销活动是否会影响大洋的整体形象时,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需要“价格刺激”来稳定业绩。
不仅是大洋百货,泉州的零售业态一直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大商场在当地难立足。2003年底,走错位经营路线的“乐乐高”主题百货及“麦迪森”购物中心亮相泉州最繁华的商业街涂门街,然而半年之后便相继退市。当舆论声音都在讨伐泉州彼时的消费能力还不适合专业化百货发展的时候,好利顺接手“乐乐高”和“麦迪森”,整合成了一家以综合百货为主的购物广场,但是期待通过多元化经营方式上“杀出一条血路”的好利顺最终也惨淡收场。在这块“黄金商铺”上,后来者大型卖场捷龙及永乐交替进驻,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难逃“短命”的宿命。
谁是罪魁祸首?
“泉州素有全民皆商的氛围。”泉州美杰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宏告诉记者。这种氛围下,形成的是非常紧密的关系网络,朋友开店熟人去照顾生意,许多代理商向记者反映,这种相互“捧场”的情况在泉州普遍存在。在泉州全民皆商气氛下的传统商业模式,专卖店占据了十分强势的位置,挤压着百货的生存空间。
“近两年,泉州人的品牌意识日渐提升。”新华都购物广场百货部负责人曾达真告诉记者:“以中低档品牌结构为主的专卖店已不能满足泉州人对高档商品的追求。”而现有的百货商场也仅仅经营着“三欧”(欧莱雅、欧珀莱、玉兰油)等品牌,所以很多人选择驱车去毗邻的厦门购物。同时,去香港购物也是泉州高收入人群的消费习惯。现在石狮每天都有开往香港的专线旅游车。据业界专家分析,消费力外流的现象与泉州的历史、文化及生活习惯有着深远的关系。泉州某代理商表示,消费习惯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消费力外流使原本就不大的泉州百货市场空间更小。
此外,“泉州是‘小城区、大乡镇’的经济格局。”泉州丰泽娇美贸易公司总经理吴勇军告诉记者,分散的经济和人口使位于泉州市区的大型商场辐射范围广,石狮、南安、晋江等乡镇的人们通常开车去市区购物。然而,此类人群对商场的配套设施有着更高要求。
走在泉州老城区,记者发现当地的人行道非常窄,行人与车辆常常共用通道。落后的传统规划,使商场容纳人流、车流的能力弱。中闽百汇即面临此种尴尬局面,据介绍,空间不足及道路窄小,导致百汇回旋客流能力不足,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新华都的天时地利
位于泉州市新老城区交界处的新华都丰泽购物广场,是当地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商场。其百货部负责人曾达真称,他们的业绩这2年才开始稳定下来,其中欧莱雅的销量则从4年前的3、4万增长到了目前的三四十万元。谈起丰泽购物广场一反当地“常态”的表现,曾达真说:“我们有天然的大停车场。”此停车场即为购物中心外的丰泽广场,它可以同时停靠百余辆私家车。
卓丽金说:“泉州人更注重购物的便捷性。”纵观当地大型商场,新华都、百汇均以“百货+卖场”的组合形式站稳脚跟。打造日用百货、服饰、化妆品、餐饮等一站式的购物环境,能让消费者享受更多的打包服务,这与泉州人对购物便捷性的追求相吻合。丰泽广场除新华都购物中心外,还分布了一些诸如服饰、食品等装修精致的小铺。此外,百安居、各大银行、写字楼等大型商业设施皆落户于此,完善的物业给新华都丰泽店提供了独具优势的商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