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食品化妆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天然植物性的安全原料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然而,主打天然植物有机概念的护肤品牌却并未因此获得较大发展。澳洲天然有机领导品牌茱莉蔻因长期亏损被迫出售,原产希腊的有机护肤品牌KORRES在中国多家高端百货专柜也备受冷落,专柜面积缩小、位置调整直至撤柜,其他多个植物天然有机类品牌也处于市场非主流地位。
天然植物类护肤品牌市场遇冷,却引起了日本化妆品集团的极大关注。2011年底,日本第四大化妆品集团宝丽奥蜜思集团宣布收购茱莉蔻,日本第一大化妆品集团资生堂在2010年3月以1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矿物类概念化妆品集团Bare Escentuals,正式进入全球差异化化妆品市场。
对于在欧美市场份额不足20%的日本化妆品企业而言,如何让全球市场充分认可日本品牌,仅仅依靠科技研发和品质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文化方面寻找更多的共同点。显然,日企通过收购欧美品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融入欧美市场,而重获资本支持的有机化妆品品牌也被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日企投资欧美品牌
目前,澳洲天然植物领导品牌茱莉蔻在中国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的高端百货店专柜网点已经超过20家。尽管茱莉蔻玫瑰精油成分的护肤品已经成为中国高端天然植物护肤的领导品牌,依然难以改变其在全球市场持续亏损的状态。
据悉,2008年茱莉蔻品牌被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JH Partners 和亿万富豪James Packer掌控以来,始终处于净亏损状态,年亏损额最高达到数千万美元。
就在茱莉蔻深陷亏损泥沼之际,日本排名第四位的护肤品巨头宝丽奥蜜思集团(Pola Orbis)宣布出资3亿美元(约合18.5亿元人民币)收购茱莉蔻(Jurlique)。据Pola Orbis官方表示,3亿美元的收购价还包括茱莉蔻公司尚未偿还的部分债务,收购茱莉蔻将帮助Pola Orbis公司扩大在澳洲、新西兰及东南亚市场的份额,到2020年将实现2500亿日元(约合202.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这是也是宝丽奥蜜思继成功收购美国护肤品牌水芝澳(H2O+)后的又一次海外收购运作。
除了水芝澳、茱莉蔻两大差异化品牌被收购以外,希腊顺势疗法领导品牌KORRES在中国百货店渠道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不仅专柜数量没有增加,而且原有的部分专柜面积也在缩减,甚至因为销售落后被迫撤柜。
对上述面临困境的欧美差异化品牌抱有极大兴趣的日资企业不仅仅是宝丽奥蜜思集团,资生堂也已经斥资1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化妆品公司Bare Escentuals,该集团公司旗舰产品bareMinerals主打天然矿物成分化妆品,在美国矿物粉底市场占有率高达67%。在完成该收购项目之时,资生堂执行长前田新造表示,天然化妆产品将在未来逐渐成为全球市场趋势,这项收购将让资生堂紧跟全球主要竞争者的步伐。
欧美差异化品牌差强人意,日资企业积极斥资收购,已经完成的这些交易项目背后的主要动机让人浮想联翩。业内人士表示,多数日本化妆品企业销售60%来自日本国内、17%为亚洲、10%为欧洲,只有8%来自美洲,日本品牌在欧美市场难以成为主流的原因一方面源自产品定位,另一方面则是营销方式和品牌文化的差异性。收购欧美本土品牌不仅能够在差异化领域获得市场份额,并且能够绕过文化差异性所造成的推广障碍。
天然有机概念仍具潜力
在辽宁大连迈凯乐购物中心,来自法国天然有机护肤品牌欧舒丹刚刚创造了年销售额6000万元的销售记录,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绝大多数国际一线化妆品牌。今年以来,由欧舒丹为代表的部分高端天然有机植物概念进口品牌开始在中国部分市场快速增长。
有机产品市场研究机构Organic Monitor近期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天然有机美容产品销售将达到90亿美元(约合571.4亿元人民币),亚洲市场占据1%份额,达到了11亿美元。尽管消费者需求仍然很旺盛,但受到全球气候恶化的影响,该类产品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
在这份最新的全球天然有机个人护理品报告中,Organic Monitor预计到2015年,天然有机美容产品销量将达140亿美元(约合888.8亿元人民币)。虽然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增长几乎体现在每个国家和地区中,但销售主要仍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天然有机类护肤品主要以欧美纯进口品牌为主,然而此类品牌零售价格普遍较贵,而且天然有机概念的消费者认可度还有待提高,因此目前需求量很低,只占化妆品市场2%左右的份额。但是随着天然有机类化妆品全面进入化妆品销售渠道,加上欧莱雅集团和雅诗兰黛集团对有机化妆品的关注和投入,这一市场份额长在稳步提升。
目前,天然有机护肤产品在全球个人护理产品市场中占到2%的份额,在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市场,甚至达到10%,这主要归功于消费者意识的觉醒和天然有机产品的密集铺货。加上油性材料的价格越来越高,以及消费者对于安全性化妆品需求的增加,天然有机类差异化护肤品的市场份额孕育着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