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首页

胶原蛋白何罪之有?——口服胶原蛋白化妆品美容效果追问

阅读1538 2013-07-15 李娜

主流媒体给胶原蛋白“炒作概念”盖棺定论之后,互联网关于“别再为胶原蛋白浪费钱”的言论甚嚣尘上,明星纷纷否认代言,胶原蛋白产品被严重“妖魔化”。

CBO记者调查获悉,口服胶原蛋白美容产品是以三肽形式存在,并不以胶原蛋白蛋白质的形式存在,现代医学已经可以证明三肽不需经过酶解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业内人士认为,媒体“既然挖,应深挖”,胶原蛋白的美容功效不是神话,浅尝辄止的报道给行业造成很大伤害。

相关报道甫出,渠道商有的下架有的退货,LUMIFANCL、颜如玉等被“点名”品牌更是首当其冲,丸美刚刚杀入口服“蓝海”迎来当头一棒,三缄其口。一方面,“赢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隐忧使得ACE+、肌妍堂等国内美容口服品牌噤若寒蝉,另一方面,一些打“胶原”卖点的护肤品、原液、面膜也一同陷入尴尬。在国内研究了60年的胶原蛋白产品是该走下“神坛”,还是该沉冤得雪?

羞愧——胶原蛋白输给了鸡蛋

事情应该由一名医生的新浪官方微博说起,519日,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烧伤超人阿宝通过微博表示,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的74日,此事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进一步曝光之后,胶原蛋白的美丽神话产品在众多专家和医生的论证下,最终以“概念炒作、价格虚高、无效、暴利、缺少监管”重新被定义。对此,有人说胶原蛋白终于被“打回原形”,也有人为整个行业的弱势深感无奈,更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报道“不明就里,听来可笑”。

口服胶原蛋白或胶原蛋白肽对皮肤的作用具有蛋白特异性,即:与牛奶、肉、鸡蛋、大豆等其它蛋白质来源的作用有显著差异。左岸女人网创始人、护肤专家冰寒也在关于胶原蛋白产品的与反对方进行过论证,他认为:“一方面,它能提供体内合成胶原蛋白所需要的最优比例原料,另一方面,胶原蛋白一部分以肽的形式吸收,这些肽不随意等同于游离氨基酸,它们具有信使作用,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然而,从已经以138元购买了Lumi进口胶原蛋白口服液胶原蛋白肽纯天然胶原蛋白饮料)的消费者给予的评语来看,76日—8日,两天内已经有3名消费者称“新闻说是假的”,“几百元买的口服液还不如一个鸡蛋”之类的评语。在渠道终端,下架和退货的声音更是引发品牌厂商的恐慌。

有业内人士告诉CBO记者:“这个医生曾多次攻击汤臣倍健、同仁堂、东宝生物等企业,化妆品其实是被‘连累’,加上焦点访谈的曝光的均是指向化妆品口服品类,主流媒体的宣传对行业发展影响很大。”

尽管,该烧伤科医生的微博已全部删除,但随着主流媒体报道的传播,口服美容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下降,整个口服美容业都遭到质疑。这其中,所有人纠结的中心,无疑是胶原蛋白能否作用于皮肤被人体吸收。胶原蛋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与人体自身合成的胶原蛋白有什么必然联系?使用几百元的产品当真不如吃个鸡蛋吗?

无奈——寡肽与胶原蛋白混为一谈

关于胶原蛋白的结构和功效,前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研发员、化妆品独立评论员陈暖在接受CBO记者采访时表示:“胶原蛋白这种大分子蛋白质更像一种骨架,本身含有大量水分,是支撑皮肤饱满的一个成分,现在发现的具有保湿功效的主要就是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玻尿酸)。它很难穿透细胞膜。人体自身合成的胶原蛋白有些在细胞内,有些在细胞之间,成螺旋结构,但很容易流失。”

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人都知道,胶原蛋白这种大分子物质很难被人体吸收,正如主流媒体报道的那样,进入人体后,被分解成氨基酸和多糖类物质,确实功效不大。既如此,那为何多数美容产品里的标明含有胶原蛋白呢?前时代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应刚解释道:“这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差异,其实媒体应该深究一下低聚肽,以及很多大学里都开设的肽类营养学。”

根据应刚的解释,胶原蛋白也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蛋白质通过人体的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和糖类,然后根据遗传基因的转录信息去合成身体各种不同部位需要的蛋白质。所以,直接服用胶原蛋白,确实是没作用。但口服产品里的胶原蛋白的存在形式为一种低聚肽(三肽),一般都是由三个氨基酸形成的寡肽(主要氨基酸为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形成的氨基酸支链),而这些短肽是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的。简而言之,口服美容产品里的三肽可以不经人体酶解,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

蛋白质溶解于水,是有一定的比例的,而寡肽也是有一定比例的。一瓶30ML50ML的口服液里,宣称含有5000ML5G)的胶原蛋白,其实含有的就是5G的胶原蛋白的低聚肽,而非含有5G的胶原蛋白的蛋白质,“实际上胶原蛋白这种大分子,水溶性没那么高,直接溶于水也是溶不了那么多的。”应刚称。

至于三肽能否被直接吸收,这在肽类营养学的课程里都是基础知识。青岛海洋大学教授李八方告诉CBO记者表示:“胶原蛋白主要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中。用于食品、保健食品时,胶原蛋白与胶原肽经过胃部消化分解后,变成小分子肽或寡肽,被十二指肠吸收后再运送到作用部位发挥效果。”

人工合成的50个氨基酸的胰岛素就是一种多肽,可被糖尿病病人直接注射,50个以下的氨基酸的组合是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的,这在医学上已经得到验证。应刚认为:“有时候媒体做节目,并没有搞得很清楚。北京很多大学都有肽类营养学这种课程,而且在护肤品里,肽类应用已经很广泛了。

疑问——企业为何态度不一

事情出现后,据业内人士告诉CBO记者,颜如玉方面向其渠道商发布公函,证明了自己的美容功效,并将相关认证公开作为证据。记者试图联系颜如玉品牌方,但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或关机状态。

去年年底才杀入口服“蓝海”并以千万代言费聘请周迅代言推广口服饮品代言的丸美,对此事一言不发。而ACE+方面,品牌运营总监李聪在接受CBO记者采访时称:“还是市场来决定吧,媒体的这种报道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初衷。我们也保持持续关注。至于这件事是好是坏,取决于国家的法律对行业是否支持。”

很多代理商和终端店在接受CBO采访时态度或积极声援,或迷茫无奈,而品牌方因为忌惮负面传播,多半选择噤声。当问及研发方面的投入时,某品牌也以不方便告知为由,拒绝回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理商告诉CBO记者:“在这种敏感阶段,一些企业的保守做法,并非对其产品缺少自信,而是形式复杂,为避免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很多人选择沉默,留给市场来验证,也是出于无奈。”

而在这件事上,外资企业显示了其实力和自信,无添加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助理公关经理孙宁华表示FANCL对此事高度关注。自此次胶原蛋白舆论风波开始之初,FANCL无添加就已有明确表态:因我们的产品中所含的胶原蛋白三肽成分,拥有日本专利,区别市场上其他口服胶原蛋白产品,所以也真诚希望媒体朋友在报道时加以区分和辨别。”同时,FANCL上海办事处向CBO记者出具了其在日本获得的专利证书。

分辨——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在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和庶正康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前不久联合发布的《胶原蛋白(肽)品类研究报告》中称,关于胶原蛋白的科学研究已跨越60年,目前可检索到1950年以来涉及胶原蛋白的科技文献约有10万篇。报告指出,目前胶原蛋白、胶原肽可能具有的功效研究覆盖了19个项目。而我国政府已认可的胶原蛋白、胶原肽的保健功效有三项,包括改善皮肤水分、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如果说胶原蛋白肽像主流媒体报道的那样,没有任何作用,那么就等于否定这几十年的研究。”李聪告诉CBO记者。

对于报道提到的很多化妆品品牌没有拿到保健品批文的问题,应刚认为:“国家规定有些原料不能作为保健品原料,所以不可能都去拿到保健品批文,所以化妆品行业选择的是认证的方式。”

对于媒体报道的部分无良企业弄虚作假,价格虚高,以次充好,获取暴利的行为,业内人士分析,这正暴露了国家法律以及监管上的缺失。这是市场发展中的监管问题,而不应该是这个品类本身的问题。陈暖也认为:“食品和保健品中均含有胶原蛋白,只是性价比区别。” 

胶原蛋白持续争论中,冰寒称:“一些认为口服胶原蛋白无效的反方原来说肽不能直接吸收,现在承认肽能吸收了。”冰寒认为这些这不够,身体可以直接利用肽合成蛋白质,更高效;胶原蛋白肽促进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且具有信使、协助吸收转运等作用。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