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首页

蓝月亮被多家ka暂时下架 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阅读3112 2015-06-09 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侯欢欢

6月8日早上,《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获悉,因合同谈判破裂,蓝月亮遭大润发、家乐福、人人乐等多个KA系统暂时下架,波及全国多个大区。另有传言,未来蓝月亮的打算是租赁商场物业,开蓝月亮专卖店。


CBO网讯(见习记者侯欢欢)

据悉,由于双方无法就某些条件达成共识,导致谈判破裂,目前家乐福系统整个西区已经将蓝月亮暂时下架,导购在5月28号左右开始陆续退场;西安人人乐系统也在清场;广东大润发系统已经停止进货,六月份开始所有门店导购缩减三分之二;成都家乐福系统蓝月亮也被暂时下架,而货架则传言被雕牌购买;欧尚系统也已经作出暂时下架通知,库存被暂时封存,排面被其它品牌代替。


(关于蓝月亮被下架的论坛帖子截图)

崛起   在宝洁眼皮子底下翩翩起舞

二十多年前,在日用洗涤品行业,要在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巨头的夹击下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个叫罗秋平的人做到了。

资料显示,1963年出生于湖北沙洋城区的罗秋平,从武大化学系取得化学硕士学位后,下海创业。1990年5月,罗秋平成立道明化学有限公司,并研发出一种叫全能水的洗涤剂,在市场上推出后,因价廉物美颇受客户欢迎。之后香波原料DM638的研制成功给罗秋平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1992年“蓝月亮”系列洗涤产品问世,2001年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旗下拥有个人护理、衣物护理和家居护理三大系列产品,从此蓝月亮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洗衣液品牌,并连续8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但是,蓝月亮究竟是如何在宝洁、联合利华等巨头的眼皮子底下发展起来的呢?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20多年前,尽管洗衣液在国外已经拥有巨大的市场,但是中国消费者普遍接受的洗涤用品仍然是肥皂和洗衣粉,宝洁等巨头根本不会愿意放着巨大的现成的利润不顾,而去花费大的力气来教育消费者放弃洗衣粉使用洗衣液。

而蓝月亮抓住这个机会,在其它品牌还在和宝洁正面拼广告的时候,主动放弃空中广告的拉动,采用地面人海战术,聘请了大量的导购在终端对消费者进行拦截和教育。业内盛传,蓝月亮在高峰时期,终端导购多达数万人。

经过长时间的口碑积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升级,蓝月亮开始迎来甜蜜的收获。

据《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了解,2000年后,中国洗衣液市场份额开始不断攀升,仅仅从2006年到2009年的三年间,洗衣液的市场份额就从7%增长到了23%。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市场上洗衣液品牌数量达到了45个,单品数量达到了601个。其中,核心城市增长89%,省会城市84%,地级市97%,农村95%,几乎呈爆发式增长。




变局    营销模式面临转型矛盾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洗衣液品类的火爆和表现出来的潜力,在让蓝月亮获得大量收益的同时,也开始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市面上洗衣液品牌数量以及产品开始大幅增加,蓝月亮不得不在地面推广的同时加大空中广告投放,以维持其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让蓝月亮更加难受的是,很多有利于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开始逆转。

蓝月亮在发展初期,一方面人力成本低,另一方面蓝月亮产品当时的定价相对高,再加上广告投入少。这让蓝月亮在早期的发展中拥有巨大的腾挪空间,竞争对手不可能通过价格战,排面战等常规手段让其出局。

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是人力成本成倍上涨;其次,随着洗衣液的普及,单品价格不断下降,利润空间随之减少;再次,蓝月亮为了维护市场份额,在广告等方面的支出却在不断增加。据相关人士透露,在这样的情况下,蓝月亮每年的投入虽然都在增加,但销量的增长并不能和投入成正比,边际效应开始递减。新的危机来临。

首先,数量庞大的地面促销人员开始让蓝月亮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为了维护市场份额,必须依赖地面人员推广,但另一方面,边际效应的递减又让蓝月亮背上了巨大的成本负担,不得不裁减地面促销人员。为此,蓝月亮开始进行“架构调整”,希望能解决这一矛盾。

据已经离职的蓝月亮工作人员透露,此前一年多时间里,架构调整已经进行了多次,主要针对业务线和促销员。

其次,KA渠道在国内的不断走强,品牌商与KA合作时的谈判筹码越来越少,终端费用不断上涨。据知情人士透露,原来商超的前后台费用在25个点左右,现在基本达到了32个点。而销售严重依赖KA的蓝月亮,可想而知在谈判中,并不占优势。

在这样的局面下,蓝月亮的营销模式其实早已经面临转型的需要。

事实上,蓝月亮的管理层也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除了进行“架构调整”,也开始尝试渠道多元化,电商、微商等新兴渠道开始出现蓝月亮的身影。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蓝月亮的营销模式转型还没有从根本上成功,这时候如果KA步步紧逼或者蓝月亮提出什么异议,矛盾自然一触即发。




博弈    蓝月亮单挑KA或引发新的厂商博弈潮

蓝月亮因合同谈判破裂,遭KA下架消息一出,引起业界人士高度关注。

常年与KA渠道打交道,原科蒂丁家宜某大区经理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的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许是蓝月亮与大润发的RTM合作出现了问题,这是一种谈判的手段,因为蓝月亮的销售主要在KA渠道中体现,不可能全部放弃主流渠道。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多名KA渠道研究人员和从业者都一致认为,蓝月亮被暂时下架应该只是一种谈判手段和博弈过程,但对于哪一方的胜算大,观点则不尽一致。

有不少业内人士将这一事件与康师傅pk家乐福,格力pk国美苏宁进行类比。认为蓝月亮作为洗衣品类第一品牌,在这场博弈中占有主导地位,品牌、终端、消费者是三角恋爱,不论是非,但论成败。蓝月亮离不开KA,但是离开一两个KA系统问题不大,蓝月亮只要不傻到与所有的KA同时开火,最终的胜算还是很大。

根据中国企业品牌研究中心的数据,2014年中国洗衣液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排名中,蓝月亮以636.3分的成绩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奥妙(480.3分)和汰渍(402.0分)。

与此同时,支持蓝月亮的观点还认为,随着全渠道时代的来临,消费者的分流已经越来越严重,KA的权重虽然仍然很大,但是话语权不一定最大。

但另外一派截然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蓝月亮离不开KA,但KA可以没有蓝月亮,因为可替代品太多。今天的雕牌,立白全笑了,因为又少了个对手。

事实上,根据《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的了解,国内厂商中,面临蓝月亮一样局面的企业并不在少数,随着人力成本优势的丧失和广告费用的节节攀升,再加上KA渠道费用的上涨,原来依靠地面人员,专注一个渠道的营销模式正面临转型的巨大挑战,如何通过全渠道的立体架构来获取成本和销量的新平衡,正在成为全新的课题。

而蓝月亮此次站出来单挑KA系统,很可能会将国内企业和KA之间积怨已久的矛盾彻底引爆,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厂商博弈浪潮。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