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网讯(见习记者 晏伟 编辑综合)
近日,沃尔玛发布该企业的新思维新战略,表示希望通过改变商品搭配和店面陈列来吸引更多中高阶层消费者。而战略的基石则是为旗下的大型超市和社区门店提供更好的杂货商品、更多的有机食品、更多的电子商务,以及更干净的门店。
新思维:瞄准中产阶级 升级产品和服务
根据预测,从全球范围看,每周有2.6亿人在沃尔玛购物,其中有数千万美国人每周至少去沃尔玛采购一次,里面有相当一部人是中产阶层。为吸引中产阶层这些“靶子”,达到项目计划效果,单单是未来2年,沃尔玛将投入20亿美元在电商业务上,一些门店将为网上下单的消费者提供免费运送服务。另外,沃尔玛还计划为工人加薪,以提高门店的吸引力,并改善顾客服务水平。同时,沃尔玛也在花力气改善它的“老毛病”——缺货问题。
在沃尔玛的年度投资者会议上,上任快两年的CEO董明伦指出:“从全球范围看,我们知道,未来几年的增长将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中高收入家庭。”当被问到沃尔玛的措施是否专门针对高收入消费者时,董明伦表示:“那将是结果。”
尽管信心满满,但在全球范围内,年销售额达4600亿美元的沃尔玛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其消费者的平均富裕程度却比不上Target(塔吉特)百货。坎塔尔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沃尔玛消费者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53,125美元,大约比塔吉特百货低12,000美元。
同样,竞争对手塔吉特、喜互惠、有望复牌的艾伯森,以及克罗格等也瞄准了更为富裕的中高阶层消费者,都在升级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有机食品方面。此外,沃尔玛还面临着来自全食公司即将推出的低端品牌365连锁超市的压力。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在美国市场,沃尔玛近20%的销售额是来自那些持有食物券的低收入者的。
加大中国投入 三年内要逆市开店115家
1996年,沃尔玛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商场。近二十年来,沃尔玛一路高歌猛进,滚雪球式发展。目前沃尔玛在中国经营多种业态和品牌,包括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商店等。截至今年7月底,沃尔玛已经在全国166个城市开设了416家商场、9家干仓配送中心和11家鲜食配送中心,几乎以每年20家新店的速度在增长。
不管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还是落实沃尔玛总部“定位中高端”的战略,如此高速扩张,沃尔玛方兴未艾。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官网显示,2015-2017年,沃尔玛将加大对中国市场不同业务的投资,计划新增115家门店,包括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店。仅在今年9月中旬,就有4家新店开张。
同时,沃尔玛将继续升级现有门店、加强食品安全,与本土供应商共赢发展。今年预计投入超过3.7亿元,用于全国超过 60家门店的改造升级。
官网上面,沃尔玛发布的今年第2季度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总销售额增长1.2%。尼尔森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28日的12个星期内,沃尔玛在大卖场渠道的快速消费品市场份额有所增长,保持了在整个现代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沃尔玛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大卖场市场份额的增长,其表现继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俊贤(Sean Clark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并立志于在中国长期发展与投资。”
紧跟O2O 趋势 新定位被质疑困难重重
开启中国快速发展模式,沃尔玛后劲十足。今年7月,沃尔玛宣布已收购1号店余下股权,全资控股1号店,计划投资加速电商业务的发展,希望为线上、移动端和实体店的顾客创造无缝联接的购物体验。凯度数据显示,1号店在2015中国电商力量排行榜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三,略逊于京东和天猫。这也正式开启了沃尔玛实体店+电子商务两条腿走路的中国模式。
沃尔玛全球电子商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尼尔·阿什表示,将把1号店本土优势同沃尔玛全球采购资源、以及强大的本土实体零售业务和供应链系统结合。
O2O终究是潮流所趋,但如此快速发展脚跟不稳且主攻中高端的做法是否可行?沃尔玛首先面临的则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人力、租金成本增加等问题。
有媒体报道,受经济大环境和电商的冲击,今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不含家居、电器)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6家,超市业态关闭95家。“寒潮”之下,试问谁能置身事外。
来自一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4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044元,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4424元,表明中国城镇居民的整体购买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高。
同时,受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影响,中国人不同于美国人先消费先享受的习惯,国民普遍消费观念都是货比三家谁更便宜。有零售界人士分析认为,沃尔玛在中国的迅速成长正是基于物美价廉,但是其一旦把定位由提供低价和优质商品向中高端转变,如何聚集并充分满足金字塔尖的消费者、并保持生意容量的持续扩大将是转型之际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