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首页

员工喜极而泣!京东13年终盈利,2016年净利润达10亿元人民币

阅读2345 2017-03-06 化妆品财经在线 彭适

成立13年,京东集团终于实现了首次年度盈利。这一消息让第一时间听闻的员工喜极而泣。刘强东布局多年的供应链,终于规模效应初显。

CBO 网讯(记者 彭适 )

3月2日,京东集团发布了其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2016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京东集团2016年全年净收入为26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GMV(交易总额)达到65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净利润为10亿元人民币;全年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净利润为0.75元人民币。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京东集团2016年全年净亏损为35亿元人民币,2015年全年净亏损为94亿元人民币,亏损同比实现大幅缩窄。而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京东集团2016年全年净利润达到10亿元人民币,2015年全年净亏损为9亿元人民币。

“本季度京东收入增长强劲,获益于平台规模的日益扩大,利润率也持续提升。”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黄宣德表示。
  
有媒体报道,京东集团公关部人士表示,收到该消息的第一时间,已经忍不住喜极而泣。而京东集团公关部企业传播总监康建对外透露,这并不是京东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康建表示,“除了2015年是亏损的,京东在2013、2014年Non-GAAP下的净利都是正的。”



针对有媒体质疑,“如果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京东2016年全年实际上还是在亏损,所以京东在财报上存在故意美化的嫌疑。”康建表示,“任何美国上市公司的财报里都有GAAP和Non-GAAP这两种数据,因为GAAP的标准下会计入一些非现金性费用,比如股权激励、无形资产摊销、商誉减值等,所以一般来说Non-GAAP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质疑的声音应该是不懂财报的人发出来的。”

而据《品途商业评论》报道,按照GAAP,京东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计入了20多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京东分摊的以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公司净亏损部分、与腾讯战略合作而收购腾讯部分资产产生的相关摊销费用、部分投资减值;这些均为非现金费用,并不牵涉任何现金流出。

京东商城盈利能力在持续提升。财报显示,京东商城已实现连续7个季度稳步盈利。2016年全年交易总额(GMV)达到65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其中,京东商城线上自营交易总额为37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6%,剔除虚拟商品,2016年全年第三方平台交易总额为2720亿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全年增长61%。在Non-GAAP下,京东商城2016年经营利润率为0.9%,与2015年全年0.3%的经营利润率相比有所提升。

财报显示,Non-GAAP下,京东2016年的毛利额达到38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上涨62%,毛利率也由13.4%攀升至15.2%。京东集团CFO黄宣德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毛利率的提升反映的正是规模经济效益的结果。而对京东规模效应发挥直接作用的因素是物流网络。据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京东布局9年的物流网络已覆盖了全国98%以上的人口,360度无死角的物流网络加上在物流上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所提升的效率,又将带来长久的规模效应。

3月2日上午,京东Y事业部的战略发布会上,京东对外宣布,预计2017年年底,京东80%的核心产品将实现自动补货和定价推荐,同时有近百家企业接入京东智慧供应链。该发布会还对刘强东提到的“智能商业-供应链”给出了解读:从消费者洞察作为原点,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融合京东过去12年的零售经验积累,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敏捷、智慧、开放的零售供应链。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