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首页

花木兰“对镜贴花黄”,花黄在古代是一种什么妆?

阅读4312 2017-04-04 化妆品财经在线 张钊

当花木兰脱去战袍换上女装,靠在窗前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长发,在脸上贴上花黄的时候,这让她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有没有人跟记者一样好奇,花黄到底是个什么妆?

 

CBO  见习记者 张钊 综合


△古代妇女梳妆图

化妆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如果往上追溯,可以到追溯到商周时期,晋雀《古今注》里就有记载“三代以铅为粉”,及至周文王时代,妇女就已经广泛开始使用锌粉擦脸了。

魏晋时期,化妆更是盛行一时,而且不仅只是妇女化妆,男子也开始涂粉擦面,并将此视为一种美。何晏因为天生皮肤白皙,魏明帝私下里怀疑他在身体上擦了不少粉,大夏天请他吃面,面汤热气蒸腾,让他的脸更显得白了。史书记载有“上(皇上)叹为观止”的描述。

到了南北朝,就有了花木兰“对镜贴花黄”的佳句,那么花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一种怎样的妆扮呢?


 

△ 魏晋时候,男人不仅涂妆擦粉,还喜欢穿裙子。

花黄也称花子,又称额黄、鸭黄、约黄等,是古代妇女脸部的装饰品。南北朝佛教盛行,全国大兴寺庙,广大爱美女士从金黄色的佛像中得到启发,开始在额间染上黄色,久之,便形成了染额黄的风俗。它是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蜒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关于花黄的来由,亦有一段似真似假的美丽传说。


△影视作品里的梅花妆效果图

南朝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

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

除了贴花黄,在南北朝时候还盛行另外的一种化妆品——胭脂。北朝民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山即是盛产胭脂的地方,失去了焉支山,失去了胭脂的产地,妇女无胭脂可用,便是失去了颜色。

从传世的文字与形象资料得知,还有一种与花黄很相似的妆扮,叫花钿。但是花钿的样式更加多种多样,最简单的仅是一个红点丹,复杂的有各种小动物及花朵的图案。二者的制作材料也有很大不同,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片、珍珠、鱼腮骨、鱼鳞、茶油花饼、黑光纸、螺钿壳及云母等,而额黄多为黄色颜料染画,用黄金色的纸粘贴的额黄严格来说已脱离额黄,与花钿更为相似。


△到宋朝之后,这种妆扮还在流行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