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它的意义远不止共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共赴一场合作共赢的“东方之约”。“引进来、走出去”之下,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说,它更将是“中国式世界性化妆品品牌”诞生的起点。
CBO特邀撰稿人 姚永斌
11月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这场由最高领导人倡议、发起并督办的一号工程,以国家意志推进,以高级别全方位的外交辅助,在全球掀起了一场中国高举开放的大旗。
从经济层面来说,它吹起了百年经济之变局。和历史上的英国1851年首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及1939年美国的工业博览会相媲美,前者代表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后者代表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后的英国和美国,走上了强国之路不言而喻。所以,这次进博会一定是一个经济时代的转折。
一、国家最强音,行业新起点
如果说出口大国不一定是经济强国的话,那么进口大国一定是经济强国。所以,当中国将成为进口第一大国的时候,不仅代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力度在全面升级,更重要的是,说明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大幅升级。也就是说,一切先进的东西都能在我们的国度找到,预示着我们未来一定将成为经济强国。
那么,这样的重要变化对我们化妆品行业又预示着什么呢?
当打开国门,让化妆品降低门槛欢迎进口品时,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如十九大报告所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进博会期间,国家药监局公布自11月1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进口非特备案管理,就是一个明证。
这一次,化妆品行业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将有更多的进口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进口化妆品热将“更热”。之前仅在江浙沪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进口化妆品,其市场将扩展至全国;之前受法规监控及进口周期之限制的约束问题,将大幅释放改革之红利。无疑,未来几年进口化妆品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将给化妆品民族产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全面倒逼化妆品行业改革
民族化妆品产业将面临什么?一方面是对外开放的进口品潮涌,一方面则是对内的供给侧改革,将落后、不符合环保的产能淘汰。这样一来,许多没有竞争力的小微生产企业只有关门歇业。想存活的企业,必须提高标准进行产业升级。这就是经济学里经常提的“倒逼改革”,化妆品行业也必须接受这样的挑战。
在生产企业不断整合升级的同时,无论科研、原料、设计、生产等关联的上游产业都将跟着升级,倒逼民族产业改革,从而不断强大。同时,让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做强做大的机会必然更多。这波新的改革大潮里,必将涌现中国式的强大品牌,如同欧莱雅、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一般。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纯代工企业不得不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之前主要为欧美企业做代工的企业甚至将面临窘境,必须谋划新的出路。如90%在国内生产,10%转移到越南一带生产,在出口美国方面规避贸易战等风险。
当然对于零售企业应该是个利好。这样一来,不光提供给消费者选择的机会多了,同时质优价廉的进口品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更容易进入采购环节。
从上游供应商、生产商、品牌商到代理商、零售商,都将面临新的改革机遇及行业变局。整个化妆品行业在加快洗牌的同时,生产效率将更高、商业模式将更新、产品品质将更好。
三、经济新时代,“中国式世界性化妆品品牌”将诞生
1978年的改革犹在眼前,但我们仔细思量,第一轮改革是经常提起的“小岗村”、“大包干”为起点吗?严格意义是从科技科教改革开始。还记得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开的第一场全国性的大会就是1978年3月18日的“全国科学大会”,由此吹起了改革的号角,才有了紧接着无比振奋的恢复高考,同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所以,进博会将是经济新时代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化妆品行业同时也面临划时代的机会——引进来,走出去。
届时,中国的化妆品产业实力将会更强,和世界强企一起并肩同台竞技。在强大的同时,中国的化妆品必须沿一带一路走出去,并走向欧美。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就会面临全球化的竞争,所以中国企业走向全球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未来十年,各行各业将越发强大,化妆品行业也不例外。中国的化妆品企业也会越来越强大,全球性的中国标杆企业将加快步伐诞生。
一个强大的中国化妆品产业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未来十年,中国品牌将走向世界,翘首以盼“中国式的世界性品牌”诞生。
作者简介:姚永斌,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美妆运营分会秘书长、媒体人,喜财经、爱化妆品。用财经的眼光研究化妆品产业经济,分享化妆品行业的正能量。
(作者观点不代表CBO立场,欢迎读者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