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首页

养大品牌后代理权被撬,且初母公司经历了什么?

阅读5641 2021-12-24 化妆品财经在线 朱聪

12月,在一片“377相关产品”的清仓大潮中,拥有16万粉丝的网红祛痘品牌Mario Badescu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也无奈加入了这一行列,还在店铺首页挂上了红底黑字的维权声明,为什么?

帮主打祛痘的美国小众品牌Mario Badescu在中国市场从0做到1、两年销售近亿元,然后被卸磨杀驴——提前单方面切断代理权。这就是近期发生在天猫国际 Mario Badescu海外旗舰店运营方香港芳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芳星)身上的事。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芳星是上海缙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缙嘉)全资子公司,上海缙嘉是业内有名的进口品代运营公司,2007年成立,在帮助体量不大的小众品牌在中国成为爆款有深厚的资历和丰富的经验。截至今年4月,上海缙嘉共运营20多个总代品牌,Mario Badescu就是其中之一;以及4个自有品牌,比如被美妆博主@程十安 推火的KIMTRUE且初。

 

图片

 

01

将品牌两年业绩做到近亿元

代理公司被突然“终止合作”


说回Mario Badescu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清仓。

 

图片

 

首先介绍下品牌,美国品牌Mario Badescu创立于1967年,品牌一向以专业及纯天然的护肤疗程及产品而为人熟识,全线护肤的配方均由世界知名的化妆品科学家及护肤专家Mario Badescu先生所调配,品牌主要 “针对毛孔问题”,在国外很火,但在国内还算小众品牌。

 

 

目前,4%低浓度的果酸沐浴露以及祛黑头粉是品牌爆品,在小红书上的自来水很多,而且几乎都是好评,无一例外都是在说“贼好用”。

 

图片

小红书笔记


12月初,Mario Badescu (以下简称MB)海外旗舰店突然开始清仓(截至目前,旗舰店产品已清仓完毕),并在产品页面和客服自动回复里都写着要“法律维权”,原代理公司即香港芳星各个商品详情页对清仓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时间线梳理,涉及5大关键信息点:

 

图片

1、MB品牌和原代理公司(即海外旗舰店)的原授权时间到2022年12月31截止。2020-2021两年间,原代理公司将MB品牌业绩做到总额9371万元,帮品牌树立了市场地位。

 

2、2020年8月,MB单方面终止合作,因为另一家代理公司以“三倍采购额”为利益承诺。原代理公司立即提出新合作方案进行争取,MB未回应。

 

3、2021年6月,MB终止给原代理公司供货。

 

4、7月,MB态度松动,提出希望原代理公司下单2万瓶祛痘精华,原代理公司下单了3万瓶,截止到12月8日仍有价值70万美金的货未交付;

 

5、8月至10月期间,MB反复发文件通知停止合作,并通过天猫要求立刻关闭店铺。12月8日,MB发布最后通牒,要求原代理公司签署苛刻的免责协议(包括“清仓折扣不低于75折”,“不准发起任何法律诉讼”)后才肯将授权延期至12月31日,原代理公司无奈将产品“不计成本”清仓,并已走法律程序。

 

一句话总结旗舰店详情页说法,即“MB品牌方中国运营方香港芳星被该合作品牌单方面终止合约,代理权被另一代理公司撬走”。在海外旗舰店最初的公告中,这个“承诺3倍销售额”的代理公司被指是 SuperOrdinary,但在后来发布的公告中,这一信息点被隐去。

 

SuperOrdinary微际媒(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于2018年在上海创立,是近3年飞速崛起的进口品代运营商,在美国和中国有大约200名员工,专门帮助美国美妆品牌尤其是“Ins Beauty品牌”(即在instagram上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大热品,比如The ordinary、醉象等)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线上和线下渠道,公司尤其擅长社交媒体营销。


02

缙嘉:将进行法律维权

有着十年品牌管理经验的上海缙嘉被Mario Badescu 品牌方“单方面终止合约”,在店铺页面激动发声:“契约精神是西方国家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底层运行机制,被认为是商业社会结构的基石。在2021年的今天,类似于这样的美方公司向中方公司发起的单方面终止合作的事件,仍在发生。我司在处理剩余库存的同时,也不会轻易放弃法律途径维权。”

 

图片

截自Mario Badescu海外旗舰店公告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就此事采访上海缙嘉品牌合作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关于此事,缙嘉不打算对接媒体回复,感谢支持。”

 

记者咨询湖北乾行律师事务所张华律师获悉,“此类违约案件很多。根据现有信息,可以认定品牌方肯定构成违约,对代理公司造成了一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能否维权成功还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比如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对于‘约定管辖条款’和 ‘法律适用’的设置是怎么样的。”


03

自有品牌+股权投资

进口品代运营商两大新方向

事实上,有潜力的品牌被争夺代理权非常正常,作为代运营商,随时会面临被收回品牌代理权的风险。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被代理的海外美妆品牌,往往会在中国市场逐渐站稳脚跟后,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同属进口品管理公司,杭州传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常凯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隐忧一直都在,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要放开渠道,而这对代理商是一件残酷的事。“我每天都如履薄冰,当总代把一个品牌做得非常的好的时候,渠道不会认你这个中间商,他们只会认为是品牌自己好。”

 

随着代运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代运营商都选择新的方式以寻求增长。

 

在经历了几次代理权被收回的变故后,上海缙嘉在2021年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将自有品牌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直至今日已正式推出4个自有品牌,其中,主打个护的品牌KIMTRUE且初和彩妆工具品牌EVERBAB已获得不错的市场口碑。

 

图片

 

传禧选择朝着“品牌方”的角色转型。不局限于做品牌的中国总代,2021年开始,传禧接品牌都会跟对方谈附属条件,对于一些日韩新兴小众品牌要求一定比例的持股。

 

新奢集团USHOPAL投资全球龙头且自建奢品beauty渠道来拥有更多自主权。在去年,USHOPAL 携手投资方凯辉对全球十大沙龙香品牌佩枪朱丽叶(Juliette Has A Gun)进行投资,今年11月宣布了对英国国宝级护肤品牌“ARgENTUM(欧臻廷)”和日本新锐男士护肤品牌BULK HOMME本客的全球股权投资。

 

SuperOrdinary 已投资了无性别护肤品牌 Good Light,以及清洁化妆品牌 Violette FR,还在近期推出了首款个护品牌“Lula”。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