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9-16
  • 阅读量:17703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李宇

    近日,有媒体宣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环境保护署正在评估三氯生的安全性,而一则关于“牙膏中含有三氯生可能致癌”的消息也被网络疯传,而涉事者中不乏佳洁士、高露洁等国际品牌,民意顿时哗然。

    据了解,三氯生是一种广谱抗菌剂,一般作为添加剂用在牙膏、肥皂、除臭剂、漱口水等日化用品中,其中牙膏为添加“大户”。在三氯生有可能致癌的消息被无限扩散的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国外有关三氯生应用的争论早已有之,但仍未有定论,而2009年我国牙膏新国标中,三氯生也被列入允许添加剂范畴,只是明确不能超过0.3%,这也表明三氯生危害性并非如网络传播中那么恐怖,对三氯生危害性的认知仍有待研究。

    三氯生事件是近年继霸王二恶烷、蓝月亮荧光增白剂以及自台湾席卷全球的塑化剂风波后日化行业又一次重大安全事故。消费者对此已风声鹤唳,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长此以往,日化行业必将成为下一个安全事故的牺牲品,一如“前车之鉴”的中国奶业。

    一连串的安全事故不仅对日化品牌或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也暴露出我国日化行业检测和监管机制不健全。日化行业在安全问题上屡屡犯规,根源在于当前对于日化行业的管理仅限于终端产品控制,对产品原料本身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够。虽有2010年生效的《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规定化妆品包装必须标注全部成分名称,但很多情况下,化妆品中违禁成分的产生却是由于“标注的原料成分”带入的杂质造成的,而《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对此并无细化规定。

    所以,对上游原料领域的“源头监管”成为当务之急。截至目前,日化领域相关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法规主要涉及化妆品申报“命名”、“检验”、“受理”、“评审”4个方面,其中《化妆品命名规定》、《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管理办法》、《化妆品行政许可受理规定》已经正式发布,但对日化产品原料尚未有相应的正式法规进行规范。

    管理部门的缺位无疑是导致当下日化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但仅仅依靠法规对日化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全部安全性风险物质进行评估和规范也并非万能之策。日化产品成分都较为复杂,仅单品中香精香料一种成分所包含的细分成分就高达几十种之多,还有其他大宗原料、乳化剂、防腐剂等诸多成分,每种成分都由多种原材料综合而成,其中所含有害物质肯定不止于已发现的二恶烷、邻苯二甲酸酯。据了解,目前仅化妆品禁用物质就高达1000多种,再添加其他风险物质,检测技术也难实现完全监察。

    面临如此复杂的技术性难题,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自是必不可少,但企业自律也有其必要性。不使用已发现的有害物质,即使目前还不能判定危害性的物质也有必要在包装上进行标识。

    只有自上游原料开始监管日化行业的“面子工程”,我国的日化行业方能赢得消费者信任。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