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20
  • 阅读量:1693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徐贤妍

学习   而后另辟蹊径
——一个“80后”代理商的新生意经

    古人有云,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相较于前辈们的谨慎求稳,那些成长于80年代的年轻代理商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要相对积极冒险得多。他们不仅懂得学习前人成功的经验,更能另辟蹊径,寻找适合于自身发展的道路,从而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联合办公的双赢可能

   在长沙从事化妆品生意的冯沙,是吉马化妆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目前代理着KORRES、娥佩兰等跨国品牌,他同时也接手了欧诗顿这样的国产精油品牌。在他的理解中,要想迅速地融入市场,学习成功者的经验无疑是一条捷径,这点在他代理了娥佩兰品牌之后更有感触。

  当前,娥佩兰采用的是第一区域代理制,而相对于娥佩兰定位大众、口碑较好,且在下线市场潜力巨大的品牌来说,目前的销售秩序稍显混乱。“可以学习欧莱雅的经验,品牌方和代理商采用联合办公的形式”,冯沙认为这样相互协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品牌的纵深推广。

  从记者采访过的欧莱雅代理商中也可以看到,该品牌方与代理商之间的相互制衡以及沟通都较为顺畅,体现在一线售卖上,代理商如果遇到了难题,都可以第一时间与品牌方沟通,进而有利于促进办事效率的提升,对于代理商和品牌方来说,这都是双赢。

    可以一试会员沙龙

    通常来看,沙龙似乎更多是一线品牌的专利,在优雅的环境中,巧妙地带动品牌文化的传播,进而对品牌的后期销售发力进行推动。此前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百货中的国际一线化妆品品牌举办沙龙聚会,虽然目的不在于销售产品,但实际上当天都能斩获不少业绩。

  对于这项“贵族的专利”,冯沙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沙龙并不是高端品牌才能享有的推广形式,在大众品牌中,这其实也是促进销售的重要方法,而且,在一个地级或县级市场举办一场格调高雅的沙龙所需花费并不大,“沙龙并不费钱”。

  不过,大众品牌的沙龙又有不同。与高端品牌的形象推广为重相比,大众品牌冲击销售的目的更加明显,而且这类沙龙并不是针对于百货专柜,却旨在广袤的专卖店市场。通过专卖店店主邀约品牌会员,代理商联系场地,一般在当地酒店订一个会议厅,差不多邀请20多名VIP会员到场即可,当然,对于邀请的美容讲师的素质和技能要求都要比较高,这样较能有利于将品牌文化渗入参与者,不仅维护了这部分VIP会员,同时也很有可能将为沙龙特别订制的优惠套装推销出去。

  目前,在下线市场的专卖店中,沙龙作为一种特色的促销方式暂时还是一个空白点,而冯沙已把这个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

    电视购物秩序好转带来机会

  电视购物渠道,曾有过一段暗黑时光,至今仍有诸多人对此抱有不信任感。不过,在冯沙看来,电视购物渠道的秩序正在逐步好转,未来它将成为一个潜力渠道。在长沙这座电视传媒业极度发达的城市,光是电视购物频道就有好几个,而当下已有一些化妆品开始涉足这个渠道,据了解,目前在电视购物频道销售的产品销量都还不差。

  “目前的家庭购物被拔高,而且湖南电视购物频道快乐购的销售也在提升”,冯沙透露,他已准备将他代理的某进口品牌引入快乐购,7月份消费者就可以通过电视购物看到该产品,而针对该产品在百货商场并不强势的销售状态,拓展新渠道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此,品牌方也已表示认同,“准备做600元以上的套装系列,对于这个品牌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十分看好它在电视购物这个渠道的发力”。

    记者在某电视购物频道看到,一款郑明明套装正在火热销售中,通过讲解员富有诱惑力的解说,加上郑明明本身既有的影响力,打电话订购的人不在少数。

    不盲目追逐广告品牌

   在今年5月份的美博会上,各色品牌琳琅满目,冯沙去转了一圈,最终还是空手而归,他还不准备接下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品牌。作为一个“80后”的代理商,他的姿态还是较为沉着冷静。事实上,美博会上形形色色的品牌,多数是面向专卖店阵营,而实际上“当下专卖店的竞争激烈程度已超过百货专柜”,冯沙如此认为。

  目前,在国内电视台投放广告的化妆品品牌非常之多,化妆品广告出现的频次也是相当之高,冯沙将这类品牌称为“广告品牌”,而就目前的节点来看,冯沙认为“当下并非最好时机”,在他看来,如此之多的品牌涌入市场,都采取广告轰炸的形式,消费者显然已有些视觉疲劳,“这些广告品牌做起来都很难,尤其是缺少长线动力”。

  冯沙因此选择了等待。对于下一步的计划,他正在考虑引进一些日韩品牌,他认为这些品牌比较契合亚洲人的肤质,在他看来,目前欧美系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