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21
  • 阅读量:3497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喻晓

    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下,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化妆品品牌。不过真正将产品带入消费者手中,那些进口品代理商们功不可没。他们怀着长久经营品牌的理想,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以及不断的辛苦耕耘,从中也能获得不错的利润回报。然而,但这些进口品代理商被贴上“高档”的标签时,他们同时也经受了各种艰难与压力。
  
    有了金刚钻 才揽瓷器活

  新兴进口化妆品代理商有着比传统代理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对不同进口化妆品代理商走访中发现,许多进口化妆品代理商或多或少有着海外生活、学习或工作的背景。

  北京隆盛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卫东告诉《化妆品报》记者,他所代理的品牌几乎都是欧美国家的品牌,这正源于他多年在西方生活的影响。而每年全球规模最大的化妆品展会——意大利美容展,也是王卫东必去之地,在这里他能够接触更多、更新来自欧美的品牌。

  在此基础上,进口品代理商对进口品牌在国外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品牌背景还都会有较多了解。北京森森森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许同源就表示,作为一个进口品代理商,首先必须对国外品牌的厂家和产品有准确的了解,同时要清楚的知道,该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定位、目标群体以及定价,“只有这样,你才能清楚地告诉品牌公司它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和销售目标。”

  除了对国外品牌各方面的了解,进口品代理商还需要有强大的经营实力与抗压能力,以及一个必不可少的,对品牌悉心经营的态度。众所周知,进口化妆品的审批过程较长、花费较大,若想将某品牌的全线产品引进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即便能顺利引进了,这些产品也还要学会适应与其本国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并经受主竞品市场的残酷考验。

  许同源对此深有体会。2007年,许同源代理的德国著名妇婴护肤品牌宝比珊遭遇了一场较大的风波,导致产品退市一年多,这对上市刚一年半时间,而且需要每年投入200万元才做出来的品牌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这样的大事件不是一般的代理商能承受下来的。”许同源感叹,“一定需要强大的实力。”
  
    洋品牌也有难念的经

  进口产品不论是在产品价格、销售渠道还是目标消费群体上,它往往都是往高了走,有时候还会有些“曲高和寡”。而事实上,洋品牌也有难念的经,进口品代理商还必须面对许多棘手问题。

  目前,中国内地市场上进口化妆品遭遇的最普遍问题,莫过于假窜货的扰乱。尤其是那些海外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很有可能它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就已“李鬼”满地跑。

  韩国化妆品近几年被“李鬼”加身可谓频繁。几乎每一个在网络上被热捧的韩国化妆品牌,都能在中国市场寻找到仿冒者。而韩国品牌之外,一些在小众人群中知名度颇高的欧洲品牌,也难逃被仿冒和窜货的命运。

  比如,许同源代理的德国爱姬玛琳,就因它在港台地区粉丝众多,其假货被端后流入内地市场,这使得该品牌正式进入后非常困扰。它必须弃用已被抢注的著名“德国海马”名称,而不得不重新命名,培育品牌知名度。

  除了假窜货,进口化妆品代理商还面临销售渠道有限的困扰。目前,王卫东代理的施巴、洁宝、闪露、哈罗闪等进口品牌,一般分布在高档百货、超市、母婴店,以及屈臣氏等外资个人护理店。此外,许同源还努力将其代理的进口品牌带入千色店等精品化妆品连锁店。

  就拿施巴、宝比姗、哈罗闪这类妇婴护肤品来说,虽然这些品牌在国外尤其是德国市场经营得不错,但晚进的它们在中国市场并不好做。许同源认为,这与婴护品牌的销售渠道狭窄不无关联。

  “进口婴幼儿护肤品价格较高,高档的定位使得其销售渠道有限。”虽然近两年,母婴店的发展很快,给了进口婴护肤品牌新的渠道选择,但是,“与其它产品相比,进口婴幼儿产品渠道还是少得多。”

  正因如此,许同源也寄希望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进口品区,然而这又将面临消费人群并不对称的问题,“在这些大卖场,如果国内同类产品能卖掉8至8.5瓶,那么进口产品只能卖掉1.5至2瓶。”
  
    期许更多同行交流

  当然,进口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也有部分渐渐做出了小众特色,赢得了日渐增多的消费群,如施巴、宝比姗以及一些特色韩国品牌等,但也不乏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许多进口品代理商们仍愿意继续投入到进口品牌的中国拓展中,他们大多有着理想主义的精神:既希望将好品牌带给中国消费者,又期盼能够将优质品牌长久运作下去。

  许同源就有这样的愿望:把手头的宝比珊、爱姬玛琳等品牌做出一定品牌效应后,他还希望能将产品生产本土化。

  “这样可以节省30%到40%的成本,对消费者有益。”许同源的设想是,两三年后,爱姬玛琳的产品将是国外原料、国内包装,但与此同时,许同源也不会放弃品牌的后续进口引进,“因为诸如生化科技含量高的护肤品,并非一朝一日便能实现国内生产。”

  此外,王卫东和许同源都不约而同向《化妆品报》记者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希望中国的进口化妆品经销商能有一个自己的组织,这不仅便于大家互通有无、互相探讨,它也更能规范进口化妆品市场的行业秩序。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