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17
  • 阅读量:35964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杨烁

    美债危机不期而遇,日化涨价议论四起,奢侈品降税未见明朗,汇率波动牵动消费,2011注定成为“不安分”的一年。然而,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诸多大事件,竟然还不及美国苹果公司CEO乔布斯逝世更让消费市场轰动。进口化妆品市场的相对稳定发展态势,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带着高于中国化妆品销售平均增幅8%的成绩,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以稳健发展的态势跨入2011新财年,尤其是欧莱雅中国收获的11.1%年增长和连续10年来两位数增长的“双十”佳绩尤为吸引眼球,雅诗兰黛、宝洁、联合利华也分别在差异化个人护理品和高端护肤品类获得较快发展;资生堂则在中国市场发展30周年的重要阶段,凭借在专营店渠道创造的影响力和销售佳绩,成为日韩企业中的优异代表。其他进口化妆品也通过差异化概念、终端会员服务和品牌口碑传播等策略,在区域市场和部分百货店网点以不错的销售获得了良好开端。
 
   然而,好的开局并没有迎来之后的一帆风顺。在2008年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延续之下,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从21.6%迅速下滑至15.5%,购买力下降导致消费群体趋于理性,更加重视商品的附加值,同时低线城市消费力增长超过一线城市,这些都成为新的发展态势和挑战。
  
    一季度尚未结束,宝洁、联合利华等四大日化巨头以成本上涨为由开始酝酿产品涨价,涨幅在10%-20%之间。一石激起千层浪,消费市场对生产成本上涨的负面影响展开口诛笔伐,以至于有企业因为散布涨价信息被国家发改委约谈甚至被罚款,一场有可能波及更广范围的涨价潮才得以控制。
 
  紧接着,“塑化剂”风波让台湾多家大型饮料食品企业“倒”了,部分进口香水及美容化妆品企业也被牵连其中;宝洁公司旗下某些批次漱口水被曝微生物含量超标,香港17款知名品牌面膜也检测出含有可致敏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强生在中国等13个国家所销售的强生婴儿洗发水中,被查出含有致癌的二恶烷及释放出甲醛的季铵盐-15。一时间,整个日化消费品产业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质量信任危机。原料成本和责任缺失成为“塑化剂”、“防腐剂”“致癌物”事件最深层次的原因。
  
    消费趋势的变化,生产成本的提升,低线城市的崛起,尤其是企业信任感的缺失,这些考验使得跨国品牌必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作出相应调整,首先要以实际行动唤醒企业社会责任感,从而逐步建立消费者信心,以赢得新的市场。
  
    事实上,从各大跨国集团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市场依旧保持着10%以上的销售增长,尤其是高端护肤品成为增长最快、利润贡献最多的品类。欧莱雅、宝洁等跨国集团也直言,整体销售并未受到全球经济低迷和某些负面事件的影响,前景依然乐观。
  
    从化妆品产业发展全局来看,2011年依然延续了2010年发展态势,跨国品牌仍以抢攻市场、扩张通路、加大广告投放为主要策略,整体销售则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然而,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之中,也有些许亮点:Benefit、安娜苏通过差异化定位,坚持专业服务和与消费者互动,成为百货店增长最快的彩妆品牌;Origins、科颜氏也通过有机植物护肤差异化定位,以及口碑营销策略,成为雅诗兰黛集团和欧莱雅公司最受关注的高端护肤品牌;Chanel 等品牌结合影视的广告片虽然已非独创,但却渐渐成为新的传播策略。此外,资本实力较弱的进口品牌则倾向于用微博营销、会员管理、体验沙龙等策略,同样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进口化妆品的总体发展似乎没有太大变化。一切外部条件的改变都被视作暂时的波动,持续创新、终端沟通、文化传播才是跨国企业平稳增长、永续经营的灵魂。

2011年的太阳照常升起,市场期待2012年更有别样光辉。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