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之争?理念分歧?
连锁加盟模式路归何方
多数厂家和代理商依然看好直营系统
从最高峰时几十家加盟店,到目前缩减约50%,而且几乎终止申请加盟的请求,目前湖北省内多数连锁加盟精品店系统均在收缩战线,专注于直营网点的扩张和经营,这使得不久前业内流传的“加盟店骗局”争议再次引起关注。
利益、理念分歧加大 加盟模式备受考验
近期,某连锁系统加盟商向记者抱怨,他加盟的品牌连锁精品店“涉嫌欺骗”:开业加盟费用高达数万元,但是加盟协议只能每年一签;在开始经营之初,虽然店面装修、首批产品陈列、员工培训方面能够基本到位,但是几个月之后,总部业务经理上门的次数明显减少,更多采用电话询问的方式了解店面的经营情况,下店时更多关注是否有非总部直供的产品在销售,后期的促销支持、店面管理和培训服务也很少,需要给总店多次催促才会有所行动。
这些加盟商抱怨最多的则是总部的供货价格太高:例如某“豆乳”概念护肤品牌,厂家零售价是50元,加盟系统总部则提高零售价为60元,然后按4.5折给发货给加盟商就是27元,但该产品在批发商处拿货按照50元出厂价的3折只要15元,两者的单品差价达到了12元,接近1倍。
服务支持无法到位,供货价格高出批发渠道很多,多数专营店系统加盟商认为这种状态下店面无法正常经营,许多加盟商也是因此而“倒闭”。
荆州市伟佳商贸有限公司代理了丸美、爱丽小屋、卡姿兰、诗维娅等8个终端品牌,计划在2009年在精品店终端销售额突破2400万元,但是130个已有网点不会进一步增加,甚至可能还会缩减数量,尤其是经营规模偏小、无核心竞争力、品牌知名度较差的精品店极有可能出局,这其中也包括部分精品连锁店加盟商。
目前,湖北省多数精品店连锁加盟系统的经营模式基本一致:加盟专卖店的总店通过3折拿到某品牌地区独家经销,然后再以5折发货给加盟专卖店销售,总店给加盟店提供相应的装修设计、人员培训、促销服务等支持,通常加盟商在销售初期能够维持正常。但是,品牌实际折扣迟早会被加盟商获悉,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而摆脱总店控制,多数加盟专卖店就进行窜货,或者直接从厂家进货,小企业通常也会配合加盟店私自接货。通常不用两年时间,一个小品牌在加盟店系统内的价格体系就会混乱,终端品牌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信任为重 谨慎加盟
目前,湖北省内知名的精品店例如焕采空间化妆品店、维维、金梦妆、七分美等系统数量在7-30家之间,单店销售额为60-100万元,无一例外,这些知名连锁系统均采用直营模式,即使在大规模扩张网点过程中,面对频频而来的加盟请求也均予以婉拒。
“我的店最高峰时也有三四十家加盟店,但从2007年就停止了招商加盟,2008年主动中止了绝大部分加盟店,只有极少数几家保留合作。”湖北某知名连锁系统负责人表示,如果由于总店的经营理念和思路让多数加盟店无法理解和执行并继续合作下去,这对总店的品牌是一种伤害。曾经以为多开几次会,多和加盟店老板交流就能改变他们的经营理念,实现思路统一,后来发现改变经营者的经营思路非常困难。
该负责人也认为,连锁加盟精品店也并非全是“骗局”,多数还是遵守游戏规则的:无论加盟商从总店还是从省代进货,他们都需要赚钱,甚至某些品牌的省代出货利润比总店更多,“不要怕上家多赚了你的钱,只要你自己赚就行了。”他认为,从一窍不通到熟悉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连锁系统总店还是给与了加盟商很多帮助,双方彼此间的信任非常重要。
多数代理商和零售商表示,目前国内市场的日化精品店不适合推广加盟模式,因为加盟店的人员工资、服务平台系统、培训管理等成本将远高于直营店,屈臣氏、万宁、丝芙兰等个人护理用品连锁店虽然在业界非常成功,但是却从不做加盟,因为这样会分散其主营业务,并将削弱其核心竞争力。湖北省内多数的连锁加盟专营店均为30来平方米的单体小店,一个老板一个店员,店面所处的地段人流量小,或者店内品牌结构不符合当地商圈的消费习惯,这都是缺乏专业知识、管理不到位或者经营理念落后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多数加盟店惨淡经营。终端品牌在一个区域选择一家A类或者B类专营店合作,其年销售回款甚至比某个连锁加盟系统创造的销售额更高,这也是加盟店备受冷落导致其恶性循环的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