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1-24
  • 阅读量:1982
  • 来源|
  • 作者|

    渠道是日化行业的命脉,随着化妆品专营店成为日化界的一个销售主渠道,设点开店成为业界又一个竞争焦点。

    早在2004年,资生堂正式进入专营店渠道,以“店中店”形式发展签约专卖店,在中国星罗棋布的专营店渠道中遍地开花。 随后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Mamonde梦妆”、高丝等化妆品企业也纷纷开始专卖店。到2010年“欧莱雅魅力联盟”启动,标志着第二轮外资向国内化妆品专营店渗透正式开始。除巴黎欧莱雅外,美宝莲纽约、卡尼尔、羽西等更多品牌加入专营店渠道,其次是与专营店直接对接。 

  据了解,目前化妆品专营店市场有三股力量:外资品牌,港资品牌,土生土长的本土品牌,这三股力量分别占据了化妆品的高、中、低档化妆品市场,对于现时的市场格局,业界均认为,“中国力量”占据主流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化妆品专营店行业,屈臣氏的老大地位暂时在3~5年内无人能动摇,而第二位的竞争则更具看头,来头不小的万宁在前几年的尴尬中肯定会有所动作,而事实也证明了它将会有一连串的市场改革;娇兰佳人作为积极的本土品牌代表,在快速扩张方面也表现得很到位,其大众价格的定位肯定有更多的消费市场。对于具体的竞争格局,他表示目前还有待观望。

  对于本土品牌及外资品牌的专营店来说,扩张是它们竞争的一大焦点。经过快速成长期后的本土化妆品专营店似乎也找到了“感觉”,自2010年开始便以各自的方式加快了扩张步伐。娇兰佳人董事长蔡汝青指出娇兰佳人的目标:投资约3.5亿元,争取在2020年拥有1万家店。而深圳千色店也计划2010年在华中地区开30~50家店,同时将旧店进行翻新。

  对于本土品牌的扩张,业界指出,过往十年是本土化妆品店在数量与规模上的快速扩展期,而面对下一个十年,本土化妆品店面临着店铺数量接近饱和、优质店址缺失、市场开始成熟等一系列问题,第二轮突围在所难免。

  业内资深专家吴志刚指出,本土化妆品店在新十年的突围中将面临一次痛苦的转型,包括商品结构的大调整以及业态的改变。他认为,本土化妆品店首先要找到自己的零售业态,“业态就是指店铺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零售业态事实上已成为零售店铺市场定位的集中体现。”

  随着越来越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化妆品专营店越来越多,给本土企业造成很大压力,但业内人士指出外企们仍处在试探阶段,而且本土化妆品店比外资更容易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化妆品店行业不会出现被外资品牌所垄断的情况。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