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11-21
  • 阅读量:1849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殷庆娇

    有数据显示,2008年1-12月份,全国口腔清洁用品市场销售额累计126.35亿元,同比增长为5.82%。其中牙膏产量增长同比减少9%,利润减少4%,出口量减少17%。部分出口量大的企业损失更为惨重。黑人牙膏生产商好来化工有限公司华中区销售经理陆龙麟对此颇有感触:“减少量之多,延续时间之长,实属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牙膏市场的疲态一部分是受金融危机和成本波动的影响,但另一部分也是牙膏市场竞争焦灼化的写照。

    虽然整个牙膏行业竞争白热化,但市场上的牙膏品牌仍在不断增多,云南白药、立白、中美史克、LG……越来越多的企业“半路出家”,开始尝试牙膏业务。

    依靠大广告、大品牌、大终端战略,外资品牌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逐步蚕食了中国所有的一线市场,从高端到低端,佳洁士、高露洁们所向披靡。而随着一线城市市场饱和度上升、销售增速放缓,外资牙膏开始从“一元”走向“多元”,向低端消费市场渗透,进一步抢占国产牙膏品牌的市场份额。

    今年4月26日,宝洁与商务部达成一项备忘录:宝洁获得了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网销售的资格。这意味着宝洁将直接通过已经被商务部验收的16万家农村小型零售商,把产品覆盖到全国75%的县。

    韬光养晦的高露洁也在不动声色地布置下乡战术。原来的二级分销商开始独立成为地级市代理商,财务单独与高露洁厂商核算。除了乡镇还无法直接配送外,县级市场基本上做到了无缝隙覆盖。也就是说,高露洁公司已经能够直接掌控到三线市场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民族品牌近两年也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试图从终端开始突围,奋力收复失地。成功将传统中药产业融入日化用品而异军突起的云南白药牙膏,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3亿多元,全年将突破7亿元大关。受此激励,国产品牌纷纷效法,以期在高端市场闯出一片天。

    例如,两面针开发的中端产品“御方姜盐牙膏”,售价比其以往的牙膏要高出两三倍,其高端产品“御方粒子”系列售价更高达近30元;冷酸灵夏季推出的高端品牌“迅康”(130g零售价29元)已进驻屈臣氏销售网络……

    目前,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以上的本土牙膏企业凤毛麟角。在这一场外资“向下走”,民族品牌“向上攻”的角逐中,民族品牌显然在实力上已经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要想抵御这场‘渗透战’并坚持下去从而进入反攻阶段,本土品牌需要拥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足够的耐心,不能盲目跟风。”陆龙麟认为,“从企业研发、供应链管理、营销方式等‘内功’修炼开始,才是民族品牌发展的根本。”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