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传言尘埃落定。
2015年1月6日上午,幸美股份、思埠集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幸美股份以2元/股,向思埠定增3891万股股票,募资约7782万元, 增资完成后,思埠将持有幸美4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也成为中国化妆品企业在新三板获得的第一笔投资。
尽管从股东持股数量看,思埠确实以49%的股份“控股”幸美,但也有投资者指出,事实上幸美创始人郭雷平并没有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郭雷平对幸美仍然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双方将在一个月后合作推出新品——思埠集团·植美村套盒,发力微商渠道。思埠方面表示,该公司将放弃创建新品牌,并推出一整套计划全力打造植美村。
据业内人士透露,除了获得了发展需要的资金以及在微商渠道得到思埠的助力,幸美还将收获来自思埠集团的大量订单。思埠原本分散在多个工厂的加工订单也很可能将集中到幸美新落成的工厂进行生产加工。
同时,这一联姻还为幸美转板创业板,进一步提升估值打下了一定基础。
“8个月”控股“15年” ,思埠上演蛇吞象
事实上,双方在12月15日就已完成合作签约。通过当日签约视频,记者注意到有意思的一幕。听闻幸美已经成立15年时间,思埠集团董事长吴召国感慨称:“我们(思埠)才8个月,2014年3月12日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连办公室都没有。”仅8个月大的公司控股15年之久的上市公司,就连幸美股份董事长郭雷平也坦然表示“难受”。但双方的合作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郭雷平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布局品类的同时,我们也在布局渠道,目前幸美在全国已经拥有一万多家专营店网店,2015年的目标是超过15000家,KA渠道的4400多家门店,我们要争取覆盖到3000多家,同时我们还在努力布局电商,但是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微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市场,当时我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己建造微商渠道,一个是和微商中最牛的企业合作。”
而吴召国则表示,当思埠在微商渠道打开局面,开始考虑打造品牌的时候,想到的也是 寻找国内顶尖的工厂来合作,以为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产品力。
最终,郭雷平选择了思埠,而吴召国选择了幸美。
双方的合作各取所需。
据了解,思埠集团拥有天使之魅和黛莱美两个化妆品牌,并拥有40家国内顶尖的微营销运营部。其创始人吴召国出生于1986年。
思埠集团董事长吴召国
全渠道通吃 植美村成最受益品牌
无论是“幸美股份·植美村”还是“思埠集团·植美村”,此次合作都将为植美村带来更多品牌价值。
“此番注资主要在战略层面,思埠主要是整合幸美的研发和生产资源,所以幸美股份原有的业务系统将正常运转。”郭雷平还告诉CBO记者。
据记者了解,传统渠道的植美村品牌还会按照原计划正常运作。而在微商渠道,思埠和幸美则会联合推出植美村新品套盒来迎战微商品牌,该新品套盒将会于一个月后面市,至于其核心卖点及产品定价等信息,郭雷平表示届时会再通过新闻发布会统一说明。
吴召国表示看好植美村在线下的上万家网点及品牌未来发展,“思埠不会再创立新品牌,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思埠在新渠道的优势扩大植美村品牌市场份额扩大,将植美村打造成NO·1品牌。”
幸美股份董事长郭雷平
幸美规划两年内转板 估值可能提升
2014年5月,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首次提出要“研究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这一设想在8月变成“决定”。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15条意见,明确提出“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后,到创业板上市。
这一重大政策变化也成为2014年下半年,化妆品行业诸多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纷纷挂牌新三板的重要原因。
幸美在挂牌新三板3个月后获得投资,并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对未来转板也是一个利好,将成为提升公司估值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