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24
  • 阅读量:6112
  • 来源|
  • 作者|

    “将把新的药房渠道作为中国事业的第三大支柱”,2009年12月底,资生堂宣布将于今年3月在中国市场推出药妆品牌DQ蒂珂,并做如此批注;随后,上海家化也宣布了玉泽的上市计划,宣称药妆是一个“上海家化必须要进驻的战略领域”,两大巨头先后出手,光是这个话题本身,就足够炒热市场。2010年药妆市场的再度出发,从一开始便热闹十足。

    Dq蒂珂、玉泽
    重新搅热药妆概念

  在DQ蒂珂的发布会上,株式会社资生堂总裁前田新造宣布,作为在中国拓宽事业的重要一环,资生堂计划自2010年3月起,开始这一品牌在药房(兼营药品和化妆品)渠道的发展。此次,DQ蒂珂将一次性推出美白、基础护理(保湿系列)、特殊护理3大系列,共计25款商品(化妆棉除外),价格在160元到360元,与三大药妆品牌定价基本持平。
  
    随后,在对本刊记者的回复中,资生堂方面明确表示,DQ蒂珂主要的销售渠道是药房和屈臣氏。第一年,蒂珂DQ会在上海、北京、广州,以及其它沿海和内地主要城市的约600家药店进行销售,并逐渐扩大销售地区以及专柜的覆盖范围,预计3年内开出1500家柜台,如此豪言,显示出了大集团的雄厚实力。
  
    相较资生堂,上海家化明显采取了更为保守的策略。玉泽预计今年一月上市,目前只有一款售价88元的保湿乳产品作为先行探路者。玉泽将销往上海、浙江、江苏三地的60余家药房和医院。
  
    资生堂和上海家化选择这个时间点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一方面无疑是看中了药妆市场近几年保持的10%—20%的较高增长率所预示的良好发展前景;另一方面,这两家同样有着丰富品牌结构和成熟销售渠道的集团,也希望参与开发市场竞争还并不充分的药妆市场,作为对旗下品牌的补充。显然,大集团的背景无疑会给两个品牌带来消费者信赖感和渠道掌控力的双重优势。

    芙丽芳丝、优色林
    借势个人护理店

  其实早在2006年前后,菲璐泽、芙丽芳丝、优色林以及日美健等就已先后进军中国内地,掀起了中国药妆市场的又一起高潮。
  
    这一年,屈臣氏在内地市场已迈入第16个年头的高速扩张阶段,万宁、康是美也逐步向内陆城市渗透。个人护理店的概念随着这三大零售巨头的扩张步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接受“屈臣氏们”带来的: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开架式自由选购、品类丰富的个人护理品、以及对“屈臣氏们”里的新品牌的信赖感。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受惠于传统药妆品牌数年市场培育建立起来的药妆消费基础;另一方面芙丽芳丝、优色林也抓住了个人护理店的迅速扩张契机,得以另辟蹊径,迅速打开市场。
  
   与薇姿进入中国时宣称的“仅限各大药房出售”不同,芙丽芳丝和优色林在品牌发展的一开始便十分重视个人护理店。观察这两个品牌的专柜分布不难发现,在选择上海和北京两地的药房进入,树立品牌形象后,它们均借助屈臣氏等渠道迅速打入二、三线城市。
  
    2008年底,佳丽宝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垣见匡史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芙丽芳丝在全国药妆店数已达320家,实现了200%的增长,并期望在2008年到2010年的三年间,保持200%的年均增长,使芙丽芳丝进入药店销售的前三名。

    同仁堂、片仔癀
    还需夯实基础

  在跨国品牌对中国药妆市场虎视眈眈的同时,国内的制药企业也并未安于现状。尽管市场份额并不算大,他们也不乏亮眼的表现。
  
    例如,同仁堂2009年药妆销售额超过了2000万元,在它未来的5年规划中,明确表示将研发300种新品,其中1/3为药妆。此外,昆明圣火药业、片仔癀、马应龙等均有热极一时的药妆产品。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药妆品牌难掩致命缺陷。它们的规范性和市场运作力都颇令人忧心,比起薇姿、理肤泉等品牌,这些国内小药妆品牌更像是在做“短期投资”,昙花一现的品牌并不少见。也许这些国内中小药妆品牌更需反思一下,在获得市场初步认可后,如何持续渗透,借助营销发力,增强对终端销售渠道的掌控力,以最终真正实现品牌发展质的突破。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