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12
  • 阅读量:9442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丁加林

     2004年2月,成立7年的广东民营企业飘影集团收购杭州老字号“孔凤春”。这一日化行业的收购行动曾作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联动”、“年轻民企收购百年老字号”的案例引起广泛关注。“飘影”将如何打造“孔凤春”?民营企业能否激活百年老字号?这是当时徘徊在人们心头的问号。然而喧嚣一阵之后,是“孔凤春”数年的沉寂。
    
    2008年8月18日,高楼林立现代感十足的杭州西湖大道上,一家风格独特富有古风雅韵的孔凤春专卖店在这里开张。世事轮回,146年前,孔氏三兄弟就在杭州白手起家,创立“孔记香粉号”。146年后,孔凤春又重新回到原点,去圆那个百年前的梦。

    欲火之痛
      
    从2004年2月,到2008年8月,孔凤春发生了什么?
    
    按照孔凤春总经理江宏波的说法,这几年的时间里,他们做的事情太多了,甚至比创立一个新品牌做的事情还要多得多。
    
    当时,在飘影集团从事多年营销工作的江宏波被安排至杭州,接手处理孔凤春的相关工作事宜。他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摊子。关于那时候孔凤春化妆品厂的情况,孔凤春前任掌门人吴文琴有过描述:刚刚实现收支平衡并小有盈利,有不少“老字号“的通病,人员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包袱沉重,机制僵硬。一名“孔凤春”在职职工要“养”1.5名老职工,人才进来了又走了,总是留不住。
     
    最初的一年里,飘影必须完成对孔凤春的产权改制,还要按照吴文琴的要求,安置好原孔凤春化妆品厂的老员工,因为旧工厂面临拆迁,孔凤春新工厂的筹备和建设也迫在眉睫。
     
    在“孔凤春”被收购后的一年多,孔凤春杭州下沙的新厂房建了起来,从法国、德国引进了多条化妆品生产线,到2006年底,新厂开始试运行,2007年新工厂全面投产。
     
    与建工厂相比,企业文化、团队的整合、品牌的发展规划这些更困难的工作也在同时进行中。江宏波对记者介绍,2004年到2007年,因为老工厂停产新工厂在建,几乎没有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孔凤春原有的职工经过改革只剩下工程师和少数的管理人员,团队人员极其匮乏,人员的招聘、工厂的重新运转、市场的恢复这些都在一步一步地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最让江宏波犹豫不决的是,新孔凤春,到底应该怎样定位:是沿用原来的中低价位大众消费走流通渠道?还是改走中高端路线,向商场、专卖店这些现代化妆品渠道推进?这两个发展方向,曾经在江宏波的计划里几经反复。最终他决定着手改变。他认为,孔凤春要得到持续地发展,要与时尚融合,必须摆脱低端的定位。

    重生之路

   经过漫长的准备,2008年8月,孔凤春第一家专卖店在杭州西湖大道开业。其产品既包括杭州白玉霜、珍珠霜、妈妈乐这些传统产品,也包括全新推出的一品三颜系列,单品数量达30余个。开业第一个月即销售30多万元,常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孔凤春西湖专卖店首年销售额超过247万元。2008年11月4日,孔凤春进驻杭州百货大楼,当月实现销售40万元。由于有较多的传统产品,杭百孔凤春专柜出现了中老年人排队前来购买几块钱化妆品的特殊景象。
     
    从2008年到2010年,孔凤春专卖店从一家发展为60家,进驻了十多家商场专柜。目前,全国60%的省份已经拥有了孔凤春的经销商网络。孔凤春的年销售额以50%的速度迅速递增。
    
    飘影集团董事长吴桂标去年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让他高兴、感动、自豪的一件事是飘影集团旗下百年老字号“孔凤春”重塑后再次腾飞。从商超到专卖店,到百货大楼,到美丽生活馆;从杭州到浙江,到全国,“孔凤春”备受广大经销商、代理商、消费者的欢迎。许多单店月销量达到40万元以上,而2009年10月杭州南宋御街热销、月销量达到90多万元,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孔凤春,作为一个有着140多年的百年老字号,作为中国化妆品民族第一品牌,能够再次重生且大放异彩,他作为“飘影人”,比“杭州人”更为之自豪。
     
    而让江宏波感到欣慰的是,孔凤春的重生,不止体现在销量增长和渠道的拓展上。中央电视台2010年11月底以“老国货,新面孔”为题对孔凤春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消费者层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前不久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更是邀请江宏波做了一期“外资猛于虎”的专题,历数国产化妆品品牌被外资收购的事件,并对国产化妆品的处境表示了强烈的担忧。媒体和民众对国货的兴趣和了解程度正在提升,像孔凤春这样的传统品牌面临的或许是一个空前的机遇。江宏波和他的团队,以及其背后的飘影国际集团,他们需要解决的难题中,或许已经没有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难以克服的不信任。而是,如何利用好孔凤春的品牌价值,真正重现辉煌。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