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13
  • 阅读量:6637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徐贤妍

“90%是百货”,这是欧莱雅高级产品经理杨丽君曾给羽西品牌下的界定。而即便是巴黎欧莱雅将“魅力联盟”开进了专卖店,其百货渠道的份额仍是绝对主力。而早前资生堂中国总代表宫川胜的一句“每一个部位都在成功”也印证了其各个渠道并进之势,而其百货渠道影响力的塑造也成近年来的重点。
  
    百货渠道引力之大足以让品牌们“膜拜”,而一旦品牌在百货渠道立足,即有了“改头换面”一跃而入化妆品上层世界的可能。如今,百货的王者地位早已凿凿可据,它如同帝王“加冕”般的光彩,也让众多觊觎者为之追随。

    强化:百货为宗

  即便专卖店发展得如火如荼,百货们也始终“高昂着头颅”,专卖店品牌与百货之间仍似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在某一线彩妆品牌奔走于国内各大高端百货之时,该品牌的专卖店份额却已然成为其进驻百货的“绊脚石”,百货们显然不乐意见到他们的商品同时也摆放在街边的专卖店里。
  
    百货的如此“骄傲”是有底气的。在国内的化妆品渠道还未成熟之时,百货凭借软硬件优势将其他渠道远远甩在身后,这只消用数据说明。除却一线品牌100%的百货“血统”之外,一些跨界经营的品牌们在百货渠道中的收益则远高于其他渠道。“在广西,雅漾在百货渠道的销售占比达70%,屈臣氏系统占25%,药店有5%”,雅漾广西代理商科桥佳公司副总经理黄翠冰直言,屈臣氏的扣点过高消耗了部分利润,再加之配送费等支出,在坪效比方面屈臣氏远低于百货渠道,雅漾在南宁梦之岛水晶城店月销售额达30万元,而在屈臣氏的单店走量仅在万元左右。
  
    而那些在本国专攻专卖店渠道的品牌如要进驻中国市场,百货渠道则无法回避,这点,韩系品牌表现得尤为明显。Skin Food则是典型一例,没有照搬韩国本土专卖店系统,在中国国内诸多城市中Skin Food首店即开在百货商场。百货给予Skin Food的销售平台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在武汉广场,Skin Food专柜月均销量已超过同类品牌。相较而言,用两条腿走路的The Face Shop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专卖店与百货同时并行的状态稍显“混乱”,即便如今也正极力扩张其百货势力,但已显得为时已晚。

    趋势:回流至百货

  在强大的引力之下,有更多的品牌正在积极靠拢百货。泊美的成功在前,这鼓舞了众多后来者。而当回忆起泊美最初进驻百货时的艰难,广西泊美代理商至今还记忆犹新,她直言当时泊美推开百货这扇门非常不易,在同等条件下,当时百货更愿意引进梦妆而非泊美。从当初单店月销3万元到如今的13万元,泊美如今终于巩固了其在百货的地位。
  
    怀揣着“泊美式梦想”的不止一个,系出同门的悠莱便是下一个攻坚者。自2006年上市以来,除了在资生堂专卖店内的招牌地位之外,悠莱还有着另一面:游离于百货与KA专柜之间,悠莱正试图以其品牌影响力打开更多渠道的可能性。2010年年底,记者则听到了来自某代理商的如此声音:“资生堂公司已发出信号,悠莱未来要进驻百货渠道,现在已经进了一家百货,2011年还要进三四家百货。”而当时在场的资生堂该区域工作人员也笑答,即便在该区域进10家百货也没有问题。资生堂的野心显露无疑,悠莱或将成为下一个泊美,不同的是悠莱涉猎的客群更高端一些。
  
    更有业内人士道出,悠莱此番进军百货意图或更为深远,不仅只局限于拓宽销售渠道,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弥补资生堂在百货渠道中档一脉的空缺,因欧珀莱与资生堂只是合资性质,嫡系出身的悠莱如能在百货渠道站稳脚跟,再加之欧珀莱的影响力,资生堂在百货中档化妆品区的势力或将无人能敌。而在传统化妆品之外,一些药妆品牌如今也正紧紧拽着百货这块风水宝地,并有意识地朝着百货中心区域迈进。当下,一些药妆品牌已悄然远离药品区,开始“混迹”于传统化妆品区,“雅漾目前的定位不仅仅是药妆,并有意识地区分在药品区的位置,积极向百货传统的化妆品区靠拢”,这是记者从雅漾代理商得到的回应,品牌方也开始放出强化百货渠道的信号,在当前形势下,除抓住百货渠道之外,积极向百货中心区拓展也成为关键。

    未来:百货地位仍难撼动

  90%在百货。即便其他渠道正在努力成长,但对于形象甚为重要的化妆品来说百货仍是最佳平台。诸多百货渠道的品牌也曾经或正在尝试下沉至专卖店,但其中折戟者也不在少数,尤其对于那些新进中国的高端品牌来说,百货平台的形象塑造尤为重要,在百货渠道的铺垫稳固之后,或才能逐步选择性地开拓专卖店渠道。
  
    在未来,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细分之后,百货、专卖店、KA卖场三者之间的配额或将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比例,原先主攻百货渠道的品牌或将随着市场成熟度的加强而转换销售渠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Skin Food的粉丝们也会逐步习惯去街边的专卖店购买他们钟爱的产品。而那些在国外只是摆放在超市货架上的产品,或也将在中国市场逐步褪掉“尊贵”的外衣,更多地出现在国内超市的货架上。经过市场的洗牌之后,每个品牌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但在当下的中国市场,百货商场仍是化妆品品牌投注目光最多之地,其他渠道如若要分羹这块蛋糕还尚待时日。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