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25
  • 阅读量:10083
  • 来源|
  • 作者|胡钰

       富士胶片公司2010年9月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化妆品,这成为继可口可乐、五粮液、娃哈哈、云南白药等企业之后,又一个跨界进军日化的巨头。千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连续几年20%的增长速度,以及高达30%的利润,让日化行业成为诸多企业多元化的首选。

  “空降兵”搅局市场

  一份报告表明,较低的市场渗透水平和巨大的消费群体,正在成为中国吸引全球化妆品生产商的两大因素,在正牌军在中国化妆品市场攻城略地之余,“杂牌军”也纷纷进驻,希冀分得一杯羹。

  国内企业中,中药老字号在这一市场上已经大有斩获,比如以“马痔膏”为主打品种的百年老字号马应龙。这家中药生产企业,2008年6月推出一款脱胎于痔疮膏的“八宝去黑眼圈眼霜”,初始投放市场公司就声称“销售态势良好,出乎公司预料”。片仔癀、同仁堂也均拥有自己的药妆品牌,如片仔癀粉刺净、片仔癀清火祛痘洁面乳、片仔癀祛痘养护面膜等,同仁堂推出系列去除黑眼圈和粉刺的产品,以及其他一些普通的护肤品。

在普通市民印象中那个专做蚝油、酱油的李锦记,也开始做护肤品了。资料显示,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前身即原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是香港“李锦记”旗下的全资子公司。1996年,该公司研制了第一款以中草药抗氧化为核心配方的护肤品——维雅(VITABELLE)品牌。

围绕“无限极”,李锦记尚有健康食品系列以及植雅个人护理品系列、帮得佳家居用品等系列,忙于跨界“圈地”。

  扎堆日化暗藏风险

  如此大跨度地试水日化,富士不是第一家。近几年,除了可口可乐在国外推出与旗下各品牌汽水口味相对应的润唇膏之外,国内知名企业进军日化的集体冲动也一直没有间断。

  早在2004年,五粮液就首期投资1亿元进军洗发水市场。当时,五粮液集团与香港互通集团合资组建了一家新公司——普什互美日化有限公司,五粮液约占60%股份。五粮液的两款洗发水主打中高端市场,而且首选上市的第一站是宝洁的大本营广州。五粮液方面表示,日化新品依托的是五粮液本身的品牌优势和庞大的资金支持。此外,洗发水的加工过程中也需要一定比例的水,五粮液酒的优势之一在于当地的水质与众不同。

  当时五粮液定下的目标是,2004年洗发水销售额过亿元,三五年后力争进入中国日化业前十强。

  一年后,娃哈哈宣布进军日化,以洗发、沐浴产品为主。宗庆后曾表示,即使是宝洁,也不可能完全垄断广阔的日化市场。“娃哈哈进入日化,先稳扎稳打,实力壮大了也可以挑战宝洁,就像1998年我们做非常可乐挑战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一样。”娃哈哈方面还表示,在日化产品生产上绝对不做贴牌,而是完全由娃哈哈的生产基地生产。

  可以说,从2004年至今,日化风潮一直没有退去。其间,云南白药牙膏正式上市,2004年半年就创造了200万元销售额,2005年达到了8000万元。同仁堂(32.49,0.36,1.12%)、仁和药业、滇虹药业、片仔癀、三精、修正药业等药企也纷纷进入日化领域。2008年,云南白药斥资6300万元对旗下盈利能力不佳的3家公司完成了全资收购,又与日本Maleave化妆品株式会社成功签订了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瞄准了药妆市场。

  “中国医药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非常不乐观,8%的利润率令所有制药企业疲于挣扎。而对于日化产品来说,如果运营得当,全行业的平均利润可以达到30%。”云南白药集团副总经理兼健康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秦皖民对记者表示,药物作为硬性需求品,社会经济和消费能力的增长对其销售额的影响有限;但日化市场对于经济增长反应灵敏,容易成为药企新的利润增长点。

原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张殿义表示,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洗衣粉大国,第一大洗涤市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大国。中国日化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综合性市场,市场规模早已经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且正以20%的速度成长。到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

      “挣快钱”投机心态要不得

  “中国日化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投机的产物,是刚刚被国际巨头唤起的一个朝阳性产业,必然存在暴利。”著名管理咨询专家王传才说。

  宗庆后表示,与饮料相类似,日化产品也属快速消费品,“对我们来说操作起来应该相对容易些。”药企的通道则更为便利。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日化产品的设备与药企设备通用,而且,与一款药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研发费用,以及长达三五年的临床试验相比,日化行业可谓是成本低廉、回报快速。

但结果未必如人愿。

  本报记者从五粮液集团得知,普什互美日化有限公司已经注销,日化品早在两三年前就已不再生产。近五年来,白酒行业利润普遍增长了3倍。

  王传才表示,对于很多国内企业而言,日化像是一个备用的金库和短线投资,企业一旦有更大的利润吸引,日化业务就会被废弃。

  营销专家王新业说,跨界做日化,像云南白药、同仁堂等这样能最终牢牢占住一席之地的是少数,像云南白药牙膏累计销量额过6亿元的收成,更是凤毛麟角。原因在于药妆这一细分领域,过去三年国内年增长率保持在10%-20%,是新开辟的战场,而且本土医药品牌有着不可复制的优势。但就整个大日化而言,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做跨界经营,在渠道和品牌关联度上都存在风险。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