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6-14
  • 阅读量:1338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李文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美妆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的美妆品牌追求科技创新。从人工智能AI到增强现实技术AR等等,前沿科技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化妆品的设计与生产当中。近年,哪些美妆“黑科技”为行业带来了新想象?



兰蔻:人工智能实现粉底色号个性化定制

始终将研发和创新摆在企业战略核心地位的欧莱雅,对于“黑科技”的探索在行业内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欧莱雅旗下高端品牌的兰蔻推出了一种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粉底液的机器,名为“肤色粉底定制仪”,该机器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找到“精确匹配”肤色的粉底液。



谈及这一创意灵感,欧莱雅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全球副总裁吉夫·巴洛赫表示:“50%的女性抱怨找不到色调适合自己的粉底液,而肤色暗的女性希望有更多选择。同时,在商店货架上摆放数千种色号的粉底液是’不现实’的。”

在终端使用时,兰蔻的BA会先使用手持色度计测量出顾客的面部肤色,再将结果输入电脑。电脑会自动在2万个色号中进行选择,并将最终的结果反馈给粉底制造的机器,完成个性化定制。

据市场调研公司英敏特数据,近50%的消费者希望能够得到自己定制的个性化美妆产品,个性化化妆品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提高当中。

露得清:微型3D打印面膜Mask id

同样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的需求和选择,强生集团旗下品牌露得清则推出了全球首款的3D打印面膜Mask id。与传统面膜相比较, Neutrogena MaskiD 是完全由3D打印制造,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面部形状和大小进行定制。并且用户还能针对自己的特定皮肤对面膜的成分进行配比,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用户只需要在MaskiD应用程序中自拍,再在面膜的前额、眼部、脸颊、鼻子、臂唇沟和下巴区域选择相应的成分,就能简单地完成订购。露德清专业人员会根据从用户处获取的数据,借助3D打印,制作出准确地贴合眼睛、鼻子、嘴巴、前额位置的面膜。

目前,该面膜有透明质酸、维生素C、烟酰胺、龙牙草、N-乙酰葡糖胺这五种可选择的面膜成分,未来还会有更多不同的成分供消费者选择。

据悉,该面膜将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

宝洁:堪比美图秀秀的“脸部打印机”

另一家日化巨头宝洁公司则是推出了一款集光学、专利算法、打印与护肤为一体的美妆仪器——Opte Precision Skincare System(下午简称Opte)。



Opte可以先用蓝色LED灯扫描皮肤,捕捉那些显性或肉眼觉察不到的斑点;再用相机拍摄大约2.4万张皮肤照片,定位出斑点的大小、形状和强度;接着再用120个热喷墨喷嘴的微型打印机将化妆品精确地喷到瑕疵处,对用户的皮肤做出修饰和改变。

为了适配于多种肤色,它的墨盒里会有深、中、浅三个色调的化妆品,可以按实际情况调配出最接近使用者肤色的色调。Opte本质上是一个个性化的、主打无妆感但遮瑕力十足的皮肤打印机。

作为能够将创新产品经营成为价值可观的商业品牌的日化巨头,宝洁旗下该产品将于2019年末推出。

CareOS:智能AR镜子Artemis

2019年初的CES2019大会上,Baracoda集团公司旗下的CareOS发布了一款智能AR镜子Artemis。通过AR技术,它可以让用户在镜子上试用各种不同的发色、化妆品,用户还可以直接在上面购买相关合作品牌的商品。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可以在线指导用户化妆。



同时,“魔镜”Artemis还支持面部识别、语音指令、智能灯光等功能。AR技术能够帮助用户更直观的了解那种美妆产品更适合自己,提供了更多试用的便利性。Artemis还能够通过智能识别口红和眼线妆容,为用户提供交互式的虚拟现实。

丝芙兰:移动端试妆APP

同样在移动手机端,随着图像识别和面部追踪技术的改进,丝芙兰也随即推出了一款可以“虚拟试妆”的APP——虚拟艺术家。这一应用可以让顾客在智能手机和商店的虚拟化妆间里试用近千种颜色的口红和眼影,并且还可以顾客的面部特征,给予其上妆建议。



丝芙兰方面表示,自从2016年推出“虚拟艺术家”后,该应用上的眼影和口红已经被试用2亿多次。另外,包括卡尼尔和德国DM在内的多个品牌也已经推出了试妆应用。

但也有专家表示,试装应用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亲自试装。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