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上新,一直是美妆行业得以吸引消费者源源不断购买的重要因素,但持续的疫情正导致全球供应链及产品测试环节滞后,这将加大各国不少品牌推出新品的难度。
随着七夕节美妆大促活动的余温刚刚弥散,美妆品牌和零售商们正铆足马力,希望通过加快新品上市和营销推广力度,弥补一季度因疫情持续萎靡的消费环境。然而,一个不太乐观的情况是,当前很多正在热推的“新产品”,其实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投入研发测试、生产环节了。有行业专业人士提出,一旦这些产品被消耗殆尽,因疫情持续造成的负面影响便会开始显现——美妆供应链环节可能出现关键原材料短缺、包装材料不足甚至研发测试过程受阻等不同程度的问题。据《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了解,自今年2月份以来,已经有包括LVMH旗下香水线等超700家企业跨界改装生产消杀用品,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包装材料的稳定供给;另一方面,疫情持续也打乱了许多用于高性能美容产品的特殊原材料的种植,对新品研发、产品测试等供应端造成影响。“从产品开发以及发布的角度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美妆的增长势头肯定有所减弱。”此前研发和生产个人护理产品的美国格兰特化学(Grant Industries)公司董事总经理,在时尚媒体BOF报道中就表示:“目前,多数品牌仍在生产核心或热门产品,它们的重点是延续现有产品,而非发展新产品或创新增长模式。”不过,针对这一现状,不少品牌开始纷纷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以雅诗兰黛集团为例,其研发部门副总裁Christine Hall表示,旗下的“绿色”化妆品牌艾凡达(Aveda)已经安排好了未来12个月的新品发布计划。由于这类集团本身在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因而在面临供应链短缺的情况下,具备支付更高原料价格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大量订单争取制造商合作队伍的优先权。对基数更大的中小品牌、本土采购品牌而言,它们在包装材料更改、原料供应上也具备更多灵活性。例如,当小众护发品牌Seen无法为其洗发水、护发素采购足够的按压泵时,便临时决定更换另一种不同颜色的按压泵。不过,对于那些需要依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产品测试、或者原料成分来源于异国供应商的品牌们,或者由于差旅和相关进出口协议限制,或者由于疫情导致大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关闭,其研发业务、新品上市的步伐将被迫大大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