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品牌专营店,在化妆品行业中,仍然是众多品牌的禁区。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并不能成为赚钱的生意,是化妆品品牌专营店面临的尴尬局面。如何寻找到一种盈利模式,使其不再停留在形象概念的推广层面,是品牌专营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单品牌专营店崛起的背后更是隐含了中国零售地产的发展及品牌战略制定等深层次问题。
盈利:单品牌专营店痛脚
在欧美及中国香港,单品牌专营店都很发达,它并不逊色于百货商场的品牌专柜。例如The body shop都是以专营店方式经营,Fancl无添加在香港也以专营店方式为主,其海港城专营店更成为了单店产量最高的店铺之一,事实上,众多国际品牌都拥有自己的专营店,并且成为盈利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中国,大多数品牌在专营店方面仍然持观望谨慎的态度。
早在2004年,兰蔻就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了全球第三家、中国首家概念店,不仅销售其护肤、彩妆等产品,还集美容于一体。兰蔻将位置选在了高档的南京西路商圈,并与定位奢侈的恒隆广场隔街相望,可见兰蔻这家概念店的高端指向。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兰蔻的这家专营店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目前还没有开始盈利。
与兰蔻专柜相比,其概念店似乎发展的并没有那么顺利,或许正因为如此,南京西路的概念店也只成为了样板工程。有业内人士分析,兰蔻选在在南京西路开设街边单店,似乎并不明智。在他看来,在中国,街边专营店发展还未到时机,面临着安全、管理等各种问题。虽然身处高端商圈,但南京西路的高昂租金费用,也让单个品牌专营店难以支撑。同时南京西路的梅陇镇伊势丹、静安寺的久光百货,一线品牌都已扎堆经营,如此形势下,单店的兰蔻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显然有限。种种因素导致兰蔻概念店的功能演化为了单一的品牌形象宣传推广。
零售地产发展背后的机遇
近年来,零售地产发展迅猛,购物中心的模式成为热门,仅2009年第二季度北京中高端购物中心新增供应量就达12万平方米左右。但在经济危机下,零售商的谨慎情绪与风险规避意识仍是新开业购物中心招商中的主要障碍,因此新增地产供应开业时出租率普遍偏低。零售地产的高空置率为品牌经营带来了更多机会,一些品牌在发展百货专柜之外,开始寻求专营店的盈利模式,进入摩尔购物中心成为这种模式的一个切入点。
在广州的天河城,资生堂、科丽妍纷纷开起专营店,相关人士透露,天河城的资生堂专营店销售颇为乐观,这无疑打破了单一品牌专营店不盈利的魔咒。 在香港地区以专营店为主要方向的FANCL也在上海正大广场开设了一家专门店。Red earth、the face shop、DHC都开始在中国涉足专营店经营。
业内人士认为,购物中心的发展为单品牌专营店提供了契机。与百货专柜相比,购物中心的专营店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可以不局限于专柜有限的面积,为顾客提供更加私密的购物空间,同时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而且在专营店的装修上,品牌能更加突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但在百货商场,无论是专柜形状还是装修风格,都必须与商场的整体形象保持一致。
购物中心的租赁形式与百货专柜也有所不同,百货商场大多采取提点回报的方式,国内各城市百货,提点率从15%——30%不等,很多品牌在这方面的议价能力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购物中心则不同,它目前大多采取定额租金的方式。例如2009年第二季度,北京中高端购物中心首层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681.05元,王府井商圈居最高位,首层租金每月每平方米高达1150元左右,西单商圈则为800元(数据来源于北京高力国际研究与咨询部)。上海地区购物中心的整体首层租金则介于北京王府井商圈与西单的物价水平之间。
就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要取得专营店的盈利,开街边单店还不够成熟,选择定位准确的购物中心是最便捷的方式。事实似乎也表明,眼光独到,选择成熟的购物中心成为品牌专营店实现盈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广州天河城、上海正大广场、上海来福士、北京来福士、世贸天街等成为目前国内比较热门的投资热点,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专营店也纷纷在这些地方设店。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之护肤品牌,彩妆品牌在专营店上更具有优势,这类产品的冲动性消费更强,丰富的产品陈列及多样的服务,也更加有利于吸引消费者。据有关人士透露,某一线国际彩妆品牌将会在未来逐步加强发展专营店业务,其在上海来福士广场的专营店目前月销售已达到90万元左右,预计今年内将突破100万元的月销售量。而同样是彩妆品牌的Red earth及谜尚等,也在专营店业务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悉,新入国内的另一个彩妆品牌Benefit也将涉足专营店业务。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零售商业的发展,彩妆专营店将率先成为下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