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7-05
  • 阅读量:29438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李惠华

    近日,有报道称,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年内将裁员1400人,加上此前经历一系列战略调整风波,诺基亚甚至被美国某财经网站评为2012年将会消失的六大品牌之一。有人评价,与竞争对手尤其是势头正劲的苹果、HTC相比,不差钱、不差技术、不差人才,几乎什么都不差的诺基亚恰恰“差理念”,而理念正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可见,虽然成长为行业的巨无霸,如果不创新,不保持创新的活力,其亡也忽焉。反观中国化妆品产业,创新尤比沙漠之水。法国化妆品谷之所以能整合全球化妆品产业资源,成为世界化妆品的重要产、学、研基地,固然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也有政府层面不遗余力地推动,更重要的是活跃于“谷”里的400多家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这些专注于各个细分领域的企业,为化妆品原料技术、研发、检测、生产、管理、咨询等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李晓认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两大内生动力是专业分工与创新。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来说,上下游通吃的巨无霸型企业毕竟是少数,只有专业分工,才能专注,才能保持用之不竭的创新动力。

    众所周知,中国化妆品生产链目前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以广东为例,该地区2010年化妆品工业总产值已达1200亿元,占全国70%,居全国第一位。从产业配套上看,涵盖原料、生产、加工、包装、广告、营销、贴牌等上千家化妆品工业企业的广东地区似乎已经具备了“谷”的硬件资质。但是,从专业分工与创新的意义上来说,仍有不足。

    譬如,国内大部分化妆品企业都乐于“自给自足”,不仅将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灌装、包装设计“一肩挑”,甚至委托OEM加工的品牌商会被认为不够专业,或者实力欠缺。但是,在日韩和欧美市场,策划设计、营销、品牌与生产分离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也是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

    譬如,当市场出现某一个热销品类或营销卖点时,不单竞争对手纷纷跟进,经销商和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也难抵市场诱惑,转做品牌,但是始终成功者少,失败者居多。企业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这看似是一个规模和质量之争的问题,实际上是个伪命题。先做大规模固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步子不稳,跑得再快也枉然。

    再者,对于中国化妆品行业来说,自发性、天然性与生俱来,在这种充分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固然主导企业的一切,但是企业也需克服盲目的市场冲动。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是中小企业做强的关键。

    正因为分工专业化,法国化妆品谷的400多家中小企业才有精力也有能力去实现研发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也因此,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研发、生产方能发挥各自的最大价值,避免同质化、避免恶性竞争。一个高度成熟的产业集群,不是1+1=2的简单累加,而是由产业互补性与支援性所形成的1+1>2的集群效应。

    事实上,产业集群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密集联系,更重要的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机统一。而要形成这种唇齿相依的有机集群,既需政府层面的有力引导,也需我们化妆品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化妆品企业提高专业分工与创新的自觉性。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