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3-28
  • 阅读量:2210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郜奇煜

    “华润万家要在西宁开业了!”青海西宁市的老百姓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华联超市入驻西宁以来,几乎是一夜之间,“超市”这个词汇便鲜活地植入了西宁人的脑海中。良好的购物环境、全新的购物模式、齐备的商品、低廉的价格,引得人们蜂拥而至,同时也刺激了超市业态在西宁快速发展。而超市作为商圈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也早已“诸侯割据、各守一方”。在西宁,东有华联超市、青百城东店;中有大百超市、三田超市、宁食集团;西有青百城西店、大百广场店。各自守着各自的客户群,展开价格战、品牌战,使出了浑身解数。据业内人士透露,截至2007年底,西宁市连锁零售企业已发展到14家,超市网点100多个。2008年一季度,西宁地区8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约20%。消费品市场能够呈现如此的勃勃生机,超市这一零售业态功不可没。但当地超市过度发展、市场密度过大的现状,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忧虑。

    外来商超抢占先机

    作为在青海开办的首家大型超市,华联以“低成本入市,让利于民,繁荣地方,造福社会,发展民族商业”的经营理念,很快征服了西宁市的广大消费者。开业至今,日均客流量过万,日均销售额约70万元。如此非凡的表现,无疑给众多企业入驻西宁做出了榜样,给西宁本土商贸企业定出了一个“样板”。

    但自华联、爱客家超市抢滩后,西宁市大中型商贸零售企业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商贸企业纷纷上马,在这场商超争夺战中,不仅一些规模偏小的超市苦苦挣扎,曾经火爆的超市也感到情况不妙。如在开业之日因客流量太大而挤坏了玻璃大门的利客隆,如今已经闭门谢客。

    青海齐心百货销售经理朱一雨说,西宁消费者都喜欢去华联、王府井超市,主要是因为华联、王府井的经营模式更加合理,商品品种更加丰富,价格也更具竞争力,其中华联贵在开业时间长,已经积聚了相当规模的忠实消费群,很多消费者甚至会在华联开门前排队等待进场购物,并且选址在西宁的西关大街商圈,这一黄金商圈现已发展成为西宁市的商业中心、时尚中心。而王府井超市则得益于王府井百货的连带作用。当地的本土超市,如青百、大十字等超市虽然近两年扩大了规模,加速连锁扩张,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积累力量。

    本土商超低调迎战

    一面是外来商超的先入为主,一面是商超市场趋于饱和,本土商超的经销商纷纷乐观面对,青海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赵世文说,青百在青海经营多年,已经在当地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拥有了固定消费群,但是为使企业站稳脚跟,不断增强竞争力,避免被淘汰出局,现在青百已经致力于以形象战、服务战替代价格战,提出延伸服务的口号,多数商超只把大件商品送到顾客家门口,他们不仅把大件商品直接抬进顾客的房间,还负责安装调试。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应对竞争,还制定了一整套的培训措施,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实行轮岗培训,聘请专家教授讲课;组织管理人员去外地知名超市观摩学习;建立网上培训学校,让每一位员工都处于充电状态。

    朱一雨说,本土商超虽然面对诸多挑战,但是低成本优势却是外来商超不可比拟的,青百和大十字本身就是大型百货商场,并且经营多年,至今拥有不可忽视的消费人群,而他们开设的青百超市,以及大十字超市都紧邻本身的百货商场,不仅可以借助百货吸引消费者驻足,省去不少宣传成本。另外,由于和其百货商场位于同一场地,其租赁成本小于那些“独自”挺进西宁市的外来商超。对此说法,赵世文也表示赞同,商超商品的利润本就微薄,这些看似“蝇头小利”的优势却正是西宁本土商超的“独门密器”,青百、大十字为首的西宁当地商超纷纷加快了扩张步伐,青百和大十字今年又分别新开了一家店,避开了华联和王府井,向西宁市的南区和东区迈进。

    加大日化产品投入

    在经济并不发达的青海西宁,人均拥有的超市面积达到40平方米,可见超市在西宁的密集程度。而一些当地超市还在不断扩张,外来零售企业对西宁市场更是虎视眈眈。对于此次华润万家的入驻,朱一雨也持谨慎态度,他指出,青海商超市场已近饱和,而华润万家的开业日期也是一推再推,其中原因也包括华润万家对西宁市场的信心不足,想在一个更恰当的时机开业。而西宁超市风光的背后,也是腹背受敌,首先西宁市有天桥鞋城、天桥裤城、苏宁电器这样的大型卖场,无形中抢夺了商超的部分客源,而由于青海地处西北,生鲜这块的成本太大,商超也不敢在生鲜方面大力投入,都在苦苦思索如何制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朱一雨同时也指出,超市的发展对于日化行业的发展却是非常有利,日化产品的销售额在西宁每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当地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一些有远见的商超经销商看到了这一点,纷纷加大对日化产品的投入,开辟较大范围的货架给日化产品。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