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奔奔到奔驰,从上海到海上,虽然中国日化品牌尚未走出国门,但我们的订货会却早已奔向世界了。
一位圈内朋友离开公司开始创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化妆品店,理由很简单:选址精准一点、装修讲究一点,就可以开始“免费”旅游全中国。一个又一个的品牌,一场接一场的订货会,可以让你不间断地徜徉在紧凑的旅途中,而且交通、住宿、饮食等一系列的琐事无需任何顾虑,因为有人保姆式地为你提供服务。指不定,连景点的解说也一并带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是十分浅显的道理,任何一个商人都十分清楚这简单的把戏。无论是送奔驰送宝马,还是出境旅游,都显示出订货会越开越难、“下注”越来越大,但不管怎样,它毕竟还只是商业行为——有人愿打有人愿挨,交易是双方的自愿。
不过笔者最近发现一些订货会开始走极端了,很多企业明确提出“洗脑”,并动用很多所谓的“专家”进行传销式的思想植入,甚至鼓动全场手舞足蹈、齐喊口号,场景十分滑稽;还有的企业则将订货会开成博彩场,订货越多抽奖越多,并逐步减少箱内奖券,利用赌徒的心理刺激渠道商现场不断加码中大奖的欲望,甚至不允许渠道商中途离场回房休息。
毫无疑问,订货会开到这种程度已经变了味、走了样,甚至已经不能简单的称之为商业行为了。这样的一种市场现象和发展趋势,反映出行业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十分不利于整个行业渠道的健康发展。
妖魔化有两种形式,一是被做的妖魔化,二是被说的妖魔化。对此,市场上开始产生一种说法:要取消订货会。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无异于因噎废食,决非解决之道。
首先,订货会并非洪水猛兽。有人说订货会是本土企业玩的库存转移把戏,当然这一说法十分精辟,但对于企业来说,要不要给渠道商压货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大家应该十分清楚,压货并不是本土企业的专利,外资大佬宝洁、资生堂等企业,他们给渠道商压货的压力比很多本土品牌都要大,其经销商常常怨声载道。但压货可以给企业带来两个好处:一是现金流的周转、二是对竞争对手的压制。为什么现在秋季订货会都提前到5、6月了,还不是因为到7、8月的话,渠道商手上的钱都被竞争对手“榨干”了么。
其次,对于渠道商来说,订货会是否毫无价值?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订货会其实是一个平台,在这里渠道商可以了解企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可以与企业高层进行深入的沟通,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探讨、经验分享,并搭建人脉关系。当然,如果还能享受到一些特殊的渠道政策和返点支持,这不是一举多得么。
历史是一种循环,依稀记得2002年的洗发水市场火爆,当时的广东电视台基本变成洗发水电视台,跟今天湖南卫视的护肤品广告如出一辙。在电视广告的狂轰滥炸下,地面上各式各样的“订货会”如火如荼,甚至比现在专营店渠道更疯狂。但没过几年这种模式的温度骤降,原因是渠道发生深刻变革,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强化。
专营店渠道的护肤品市场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开始成长的,从一个新兴渠道到成为市场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资金都在往里面涌,这跟当时洗发水市场的火爆十分相似,现在有必要对这种市场现象进行冷静、理性的分析,并进行引导,但没必要将其妖魔化。很简单的一点,专营店渠道决不是订货会开起来的,也不会因为订货会而整体垮掉。
它只是渠道的一种细分,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就像流通渠道势必萎缩一样,本土洗发水品牌的衰落,是因为没有跟上渠道转型的步伐,而不是因为订货会或者压货。可以预见,
专营店渠道势必在某一天达到竞争白热化,随之市场开始强制洗牌,然后倒下去一批零售店和企业,整个渠道经过变革洗礼后进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所谓不破不立,这是一种自然的经济规律,而订货会只是这种经济规律的表象,如同投放电视广告一样,切不可本末倒置。
对此,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接受笔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并不是要取消订货会,而是要规范订货会,让它发挥更健康的功能和作用。而伽蓝集团提出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转变,事实上是对渠道洗牌的一种提前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