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脸蛋,涂黄的额头,黑中带绿的眉毛。这还是平时的“神仙姐姐”吗,花木兰的热播,其妆容也陷入了争议和吐槽。原文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古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妆容?
数度延迟上映的《花木兰》终于和观众见面了,从豆瓣跌至4.7的评分来看,这位以迪士尼视角塑造的中国“公主”并没有满足国内影迷的胃口。
而在社交平台上,影片中花木兰的妆容成为焦点话题。一方面,美妆博主们纷纷开始仿妆,另一方面则是网友的“批判”。记者发现,其中一条吐槽写道:“刘亦菲这个妆扮太丑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被开水烫过,和武林外传里佟湘玉的开水妆神似。”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毕竟人家生活在南北朝,没准那时这个还是潮流。”
电影中展现花木兰妆容这一幕是这样的——她盘起长发,额头有一抹鹅黄,眉宇间以红色点缀,眉色深黑色却带点暗绿,双颊涂上如苹果红般的腮红。浓烈的色彩和现代女性追求的裸妆感大相径庭,热议自此开始。
事实上,关于花木兰的妆容,在反应北朝民俗的《木兰辞》原文中有提到一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句体现了当时流行的女性妆容,却因文字简练,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
影片中的妆容,花木兰全脸涂白后,额头那一块带了点黄贴,这个就是“对镜贴花黄”里的“花黄”,花黄也叫也称花子,又称额黄、鸭黄、约黄等,是古代妇女脸部的装饰品。覆盖于花黄之上,眉宇间的那点红色点缀,这种妆扮叫“梅花妆”,在南北朝时间颇为流行。相传南朝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
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便被人们叫做“花黄”或“额花”。除了“梅花妆”以外,电影中花木兰脸上的大片腮红也被网友吐槽,不过这一大块腮红却是有迹可循的。古代称之为胭脂,有观点认为这是经匈奴传入中原的,因境内有焉支山,一称为焉支,后来才写作燕脂、胭脂。当时匈奴嫁女,必采其花,榨其汁,使它凝为脂,以此作为饰品。北朝民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就有提及焉支山,也是当时盛产胭脂的地方。民歌字面意思:失去了焉支山,就失去了胭脂的产地,妇女无胭脂可用,便是失去了颜色。在眉妆上,花木兰深黑色中却带暗绿的眉毛,今天看有些奇怪,但可能却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的样子。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候的眉妆,广眉替代前朝蛾眉开始流行。同时,南北朝时候已经发明苏方木加菘蓝、马蓝等蓝草植物制作的人工石黛,这种人工石黛的颜色就不是纯黑的了,而是近似黑又发绿的颜色,根据浓淡程度不同,涂在眉毛上真的会形成绿色的眉毛,是故称之“绿眉”。所以影片中能看出其眉毛的色泽上呈轻微的绿色,相信服化组在这里是参考了中国的眉妆发展史。总体来说,这些妆容虽然在电影中看起来“一言难尽”,但也确实“有史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