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7-22
  • 阅读量:5367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李宇 汪玮 李红丽

    某省会城市大型商业集团旗下两个超市系统拥有共60多家门店,在今年1至4月向供货商仅收取“赞助费”一项就高达800多万元。一位超市洗发水品牌的代理商向记者诉苦,公司本想在该集团旗下的超市系统销售新产品,却苦于承担不了高昂的进场费,计划泡汤了。

    高额的商超费用让越来越多的产品供应商望而生畏。进场费作为商超利用其在市场中相对优势的地位,向供货商收取的一定费用,这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但眼下商超费用已经衍变为商超系统盈利的重要砝码,商超的胃口已经成为填不满的无底洞。

    目前,各超市(含大卖场)向供货商收取的进场费,大多分为合同内与合同外两种。合同内收费主要为上架费、条码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毛利补差等,通过合同形式表现出来。而合同外收费往往由合同内的收费项目“衍生”而来,如所谓的端头费,以及促销活动中的条幅、花篮、空飘、地贴、墙贴、灯箱、DM特别广告、人员管理等费用。

    代理商苦海无涯

    对于供应商来说,这些费用名单就像潘多拉的盒子,进入商超就意味着开始一段“苦海无涯”的历程。

    重庆朵秀御斑堂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明谈及超市进场费问题感慨万千,现在在重庆的大多数超市系统,新供应商进场费1万—1.5万元每店每部门。如果一共进十个单品,5个在1部,5个在2部。该地区一共有4家店,那么按最低的收费标准就是:1万元*4家店*2个部门=8万元;条码费是2000元/条码/店,若进10个条码,收取的费用就是:2000元*10个单品*4家店=8万元。

    这表明,10个条码的产品要跨部门进入这4家店,那么进场费就必须支付16万元。另外,在总费用支付的同时,还要再额外支付5个点的服务费8千元,至少共计16.8万元,这还不包括节庆费、促销费等合同内条款。“如此多的费用和大笔的流动资金,让经销商都没信心了。”李勇明叹息一声。

    曾经代理满婷操作大卖场的宁波市明星盛业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云水至今谈及之前的商超经历仍心有余悸,“以前做满婷的时候,一般前台毛利15—20个点,现在厂家给到的前台毛利越来越少,甚至是10-15个点。目前一般商超日化产品的厂家出厂价都在6.5折左右,最终代理商从代理产品中获得的毛利在15个点左右。而这15个点大多都被商超盘剥了。”

    “除去前后台费用之外,代理商的物流配送、向超市缴纳的店迁费和四大节日费等各种支出也导致代理商的毛利也补贴殆尽,最后代理商所能够获得的利润仅仅只是厂家最后的一些返利,但此项返利的前提条件是能够完成厂方的销售任务,返利1—3个点不等。”

    直供品牌委曲求全

    靠厂家返点盈利成为很多商超代理商的最后归宿,而对于大多数直供商超的企业来说,也摆脱不了“打掉牙齿和血吞”的命运。

   “6元的蜂花,在商超零售额10元,进门就要先交2元给超市,还有一堆后台费用,物流费、人员费等,怎么可能不亏损,活动时候除去折扣还要抽成,亏得更厉害。”

    抱怨的不止是蜂花这样的中低端品牌,在商超渠道销售排名Top3的某知名牙膏品牌对于商超费用也颇有不满。该牙膏广东区域经营部总经理陈颖(化名)直言:“该品牌牙膏的毛利为35个点,卖场的费用至少占25个点,剩下的利润厂家和经销商各占一半,也就是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只剩下最多10个点。换言之,卖场所收费用占到毛利的71%以上”。

    除合同费用外,“超市还会变着法儿地收钱”,陈颖举例说:“本来我们的牙膏是长期做225克装的单品,但可能会在某一个时间段(不超过15天)做促销活动,包装会增加到250克装。在这样的情况下,超市会认定该促销装应为另一个条码,另收条码费。”陈颖苦笑道:“我们很不理解超市的认定。我们做促销活动,增加了25克容量,本来就让利了,但超市还要加收条码费。当然,我们也很无奈,促销是为了增加销量和知名度,即便是加一个条码,也要硬着头皮上。”

    深圳人人乐超市的某采购人员曾算了一笔账,他说,“在人人乐系统销售额不超过200万元的品牌,是赚不了钱的。”

    “做商超代理商苦,品牌商更是委曲求全。”上海新世纪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纯鸣表示,代理商还有厂家返点支撑,而直供品牌大多六七折左右进入商超,商超前后台费用占比20-30个点,除去人员、物流费用,正常零售价都已经是亏损得“体无完肤”,更别说活动期。

    商超费用明抢暗夺

    这些名目繁多的进场费中,一类是相对合理的收费,如新品上架费、促销费、返利等,因为这部分商品占据了超市的货架资源和人力资源,供货商必须支付相应的成本。但让供应商愤愤不平的是,“猫腻”主要出在另一类不合理收费上,且这类收费占进场费的“大头”,如店庆费、补损费等。还有的收费是假借各种名义收取,甚至采取账外暗中收取的方式。

    在当前形势下,一方面是商超费用名目数不胜数,另一方面是费用连年攀升,“商超费用近两年每年都保持20-30%左右的涨幅,去年1500万元和今年2000万元的业绩,最后的盈利情况没有什么区别。”代理威露士、浪奇等品牌的厦门天贸兴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明表示,节节攀升的费用似乎没有尽头,他甚至已经有了转行的念头。

    陈颖感叹:“十年前,供应商是老大;十年后的今天,卖场已是绝对的权威,供应商基本没有谈判的资格。”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