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项统计报告显示,超市成为居民节假日地区消费的首选之地,全国大部分地区超市也在节假日期间达到近5成的增长,比如在上海2010年春节消费中,联华、华联和农工商三家超市公司同比分别增长了82.8%、80.2%、60.5%。在这些高增长数字的背后,除了常见的广告轰炸式宣传带动销售,购物卡这种支付方式上的因素也成为销售增长的无形推手。
今年“五一”期间,家住武汉的张女士又收到了单位发送的中百购物卡,在和她一道领卡的同事们中,她的数额并不算高。她解释,所在单位发放中百购物卡已经有两年多的“习惯”了,逢年过节单位都会发放200-1000元不等的购物卡。武汉中百集团在湖北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与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有合作,包括一些效益较好的小企业。得到此类购物卡的人群也多是收入中等以上,工作待遇较好的职员,即具有较强购买力的人。
记者进行一项专门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购物中购物卡、礼金卡这类代币类支付已经成为商超重要的销售手段,由此带来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程度远非其他渠道可及。记者5月17-30日在《中国调查网》上关于购物卡的调查中614人全部选择“使用过这类购物卡”,综合卡面数额统计平均每人持卡金额在1290元,60%的人在收到此类购物卡、礼金卡时段选择“较集中(如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同时56.1%的人选择会尽快使用这些卡,即在较集中的节假日期间快速消费;53.5%的人群选择“超市/卖场”是主要使用途径,而通过“连锁机构/用品店”消费的只占10.7%。
武汉中百集团一家大型仓储店经理向记者表示:“超市在节日期间除了特价品,所售出的产品种类于平时并无区别,基本上是人流增加带来的数量上的增加”,该经理告诉记者节假日人流是平常3倍以上。
日化用品作为超市的经营重点,在此期间也会进行大量的促销带动销售份额的增长;其中护肤品的销售增长,也无疑抢占了以专营店为主的其他销售渠道的份额。记者在贵阳曾了解到商超零售终端令不少中小专营店生存艰难,有店主提到各大商场超市的购物卡消费在节假日活动中表现得咄咄逼人,该店主身边亲友包括本人都使用过至少两家以上、数额不等的礼金券或购物卡。
发放人群的精准定位,超市自身的影响力成了超市“圈人运动”的两大基础条件。而其他渠道虽然也在想方设法稳定客源,但方式上显得较为单一,更多依靠人际上的维持,比如推出会员制、贵宾卡之类。同样受到上文提到的中百集团的“圈人运动”影响湖北孝感莹莹化妆用品店老板池增堂向记者表示,“我们有近500名会员,稳定顾客也不少,但是节假日做活动效果也没以往那么好了,一方面是顾客习惯了,另一方面确实大型超市吸引客流的手段太多了。”
综其原因,人流拼不过商超是肯定的,会员制本身作为一种较早较普及的模式,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再提起兴趣,只有少数比较活跃的消费群体比如学生可能更看重此类优惠;而超市则凭借丰富的其他商品种类,在已有会员制的背景下又祭出购物卡的“杀手锏”,这种强势的营销模式至少在顾客吸引力上,已远远领先于专营店,还有以深圳“消费通”卡为代表的通用购物卡形式正在萌生。或许目前节假日期间才能明显感受到的购物卡影响,发展下去恐怕就真的会在日常的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在购物卡成为单位送礼和发放福利的首选时,也有消息称,央行极有可能出台相关法规,将这些类似银行业务的机构正式纳入监管范围。央行提到的“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正是各商场、超市以及第三方发卡机构发行的具有支付功能的购物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圈人运动”愈演愈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