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01
  • 阅读量:2120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杨 烁

 

    河南某本土护肤品牌代理商在刚刚参加完6月份的新品发布后,紧接着又马上着手准备另一个本土品牌的订货会,实际上,通常8月份的秋季订货会已经提前了整整一个月。
 
    早期,包括宝洁、联合利华在内的跨国品牌和多数本土企业每年只有2月份和8月份两场大型订货会。然而,近两年本土企业却将每年两场的大型订货会化整为零,分解成4至6场规模不等的招商会和答谢会。
 
    山东一位代理商对于招商订货会深有感触:以前一个品牌每年两场订货会基本上可以完成终端铺货量的80%以上,而且经销商签订的多为10-20多万元的“大单”,厂家才会给予相应的物料、赠品、费用和人员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终端促销过程中,厂家在后半程的支持和耐心往往大打折扣,这也给部分经销商带来大量的积压库存。而现在的每场小型订货会上,每笔订单通常只有2-3万元,甚至只有1万元,但是厂家同样给予合理的促销政策支持,而且即使是小型订货会,有些厂家也会邀请品牌代言人出席会议,增加市场传播力度,使得品牌在终端尽快消化并产生大量的回头率,消除了货品积压的“后遗症”。
 
    曾经风靡一时的“进货xx万送奔驰宝马”的噱头,在沉静了多年之后又再次“卷土重来”,然而这次终端市场对此反应却出奇的冷静,多数甚至是不屑一顾。为什么会议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即使有噱头订货量不增反降,而代理商和经销商心里更踏实了,原因只有一个,厂家和市场更加看重产品终端成交率而非回款数据,理智务实战胜了冲动冒进。
 
    订货会原本是一场事件营销,通过会议传达新的商品规划和产品组合,并将产品上市期和备货期提前,然后完成厂家和经销商大部分的订货销售任务。随着跨国及本土品牌间竞争日益激烈,终端市场操作已经从依靠概念炒作拉动销量逐步回归到通过品质、品牌和针对性营销及高效执行力制胜的思路,订货会也正在进化成厂家根据区域市场特点,科学制定营销规划的战略部署会议。
 
    市场经验早已证明,化妆品品牌的成功需要文化内涵,需要时间积淀,需要终端持续地投入和坚守,本土品牌订货会“化整为零”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化妆品产业正在回归理性且愈加务实。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