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反腐行动似乎越来越能找得到北了。
此前几个月里,IBM中国开始了“史上最大廉政风暴”,这个向来标榜“自律”的美国公司,正在为坚守它的职业操守而做着持续不懈的努力。这一次,IBM快、准、狠的反腐行动,似乎更加表明它在全球企业里位列“职业操守第一”的当之无愧。
事实上,跨国企业反腐倡廉堪称“历史悠久”,尤其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廉政审查体系,然而,行贿官员、行贿客户以及企业高管受贿等形式多样的商业贿赂却也屡禁不绝,在这些跨国大公司进入不那么发达的国家之后,这些腐败现象可能出现得更加频繁。
比如,早前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雅芳“停职门”,其重要原因就是,在雅芳总部接受了举报并进行的反腐败调查中,它的3名中国区高管因为涉嫌行贿而最终被停职。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这些行贿看起来更像是在为公司谋福利,比如坊间多猜测雅芳的此次高管震动可能源于它的直销牌照的获取。然而,对于这些跨国企业来说,每一个游戏都有规则,职业操守不容轻忽。
何况,如果公司本身不能“学会自律”,那么危机蔓延之后,局面恐怕更难收拾。来自政府的、媒体的、公众的谴责将可能使企业陷入被动,甚至面临灭顶之灾。
2008年玫琳凯被网帖曝光送礼清单,其中涉有众多政府官员,虽然因为“礼品金额不多”,玫琳凯并未因此受到审查,但无疑这一事件对玫琳凯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良好公众形象大有损伤。
眼下,以“因爱而生”行销中国的强生也正历经新一波形象危机,强生近日被曝卷入中国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落马案中,有关猜测称其在申请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药品注册号时采取了行贿的不正当手段。尽管强生方面予以否认,但言之凿凿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这也许并不是强生一封公开信就能澄清,甚至“洗白”的。
因此,与其说企业的“廉政自律”是源于对职业操守的尊重,还不如看成是“识时务者”的明智选择。
从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跨国零售商这几年的内部“反腐肃清”来看,主要目的就在于遏制采购腐败,显然,这不仅能提升公司利润,而且对缓和与供应商的关系、重塑卖场品牌形象、坚实扩张基础等方面也将大有益处。
跨国企业的反腐行动最后能走到哪一步,目前还很难预测。虽然现在方向已经慢慢明确,那就是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员工行为都“符合规范、符合程序”,然而,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之下,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怕是该叹一句“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