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并不严谨的报道,致使霸王7月14日当天股价重挫14%。当众多媒体转载霸王洗发水含致癌物质时,或许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搞清楚“二恶烷”是个什么来头。不过这些已不再重要,因为“致癌”二字足以感染大众的恐慌情绪,刺激其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事实上,早在今年的“3•15”,就有媒体曝光《十款国内外知名洗发水九款检出二恶烷》,但这篇新闻并没有被广泛炒作,其主要原因是报道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存在问题,因此其对行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有限。但万幸中的不幸,选择在香港上市的霸王,却在数月后被香港的媒体给“捅”了。
二恶烷,有机化合物,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急性中毒时可能导致死亡。
但值得说明的是,二恶烷存在于自然界很多介质中,包括海鱼、烤鸡、肉制品、西红柿、番茄酱、胡椒、咖啡等多种日常食物。在日化领域,二恶烷是作为洗发水原料之一AES(直链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盐)中无法消除的杂质成分而进入洗发水中,AES被广泛应用于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洗手液等个人护理类产品,是最常用的化妆品原料之一。根据目前的技术,该原料中无法完全避免微量的二恶烷杂质。
根据中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和2007年卫生部颁发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二恶烷是禁止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成成分添加到化妆品的。如果技术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则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要求,在正常、合理、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至于化妆品中二恶烷的具体安全阀值是多少,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此问题,本报曾于今年4月独家采访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铁诚,他特别指出:“存在不等于有毒,是生物医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化合物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取决于其使用量以及使用条件,在我国没有规定具体的二恶烷安全阀值之前,我们国家也组织专家对市场上的个人护理产品已参照过欧美国家的标准进行过专业、谨慎的安全评估。
从1992年至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监测到一些化妆品中二恶烷含量达到79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计量单位),但美国FDA认为,这种含量水平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澳大利亚卫生部对二恶烷的评估技术文件及推荐标准认为,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和药品除外),二恶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含量不超过100ppm时,在毒理学上是可接受的。
回到香港媒体的报道,该文章既没有指出霸王洗发水究竟有多少含量的二恶烷,也没有介绍二恶烷的有关安全阀值,只是笼统指出霸王洗发水含有“致癌物质”,这显然是不够严谨的。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维权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开始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以及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知情权,这一点毋庸置疑是时代的进步。而作为媒体,则必须担负起舆论监督的使命,维护大众的合法利益,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其可以随意制造新闻噱头,恶意绑架消费者的利益,将其当成吸引眼球的工具。
从7月14日新闻传播开始,在短短不到10小时的时间里,记者百度“霸王 二恶烷”搜索到的相关网页为9060篇。霸王集团14日下午紧急发表声明,表示对《壹周刊》以“霸王致癌”为题夸张失实的恶意报道表示震惊,并强调报道所指产品所含的微量二恶烷远低于世界安全指引。
如今是媒介多元、信息量爆炸的年代,却也是一个矛盾的年代。因为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很多的讯息,但他们却又很难分辨这些讯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因此,对于一家企业乃至一个行业而言,一篇不负责任的报道可能吸引的仅仅只是眼球,损害的却是多数人的利益。
作为媒体,新闻客观真实性是第一要素,就像企业的产品质量一样,如果报道的内容只是耸人听闻、夸大其辞,则犹如自身染上“致癌物质”,最终将丧失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