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开发区或者较偏远的位置,董氏还报销员工的通勤费用。
“从根本上来说,老板的利益和员工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董学民深有感触地说。正是拥有一支稳定的队伍,董氏才能体现强大的战斗力。比方说,在促销期,即便是不够强势的二、三线品牌,在董氏一天的销售也能达到二三十万元。
董学民介绍,由于盘锦的女孩大多在二十五六就结婚生子,董氏的导购队伍也不断年轻化,而这些女孩基本上都是家中的独生女,其责任心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要逊于上一代导购,因此,针对这些员工,董氏的态度是“要比以往更耐心”,并通过各种培训以及集体活动加强这些年轻导购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责任感。尽管如此,董学民对董氏的人才储备一点都不担心。“可以说,只要找好地方,开发新店,我们的人才足够用了。”
记者手记
“像我们这样坚持品牌化经营的专卖店,这些年走下来,如果说不累,那是骗人的。”在采访结束时,董学民意味深长。在商言商,任何专卖店发展到一定阶段,扩张是必然的。但是,就董氏目前的经营结构来说,扩张之路要比东北其他同行沉重得多。在董学民看来,如果单店面积低于300平方米,销售额低于800万元,这样的新店不开也罢。因为这家新店只要命名为“董氏”,那就得复制其原有的经营模式,包括以知名品牌为主的产品结构。而业内心照不宣的是,单店面积越大,品牌结构越高档,经营成本也就意味着越高。成本越高,利润就越微薄,扩张之缓慢可想而知。
那么,是否考虑过放弃既有的经营模式呢?董学民说,只要新店还叫“董氏”,就一定要承袭原有的经营模式。而且就算能过自己心里的这道坎,跟着董氏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员工也未必会同意。所以,如果董氏有朝一日在矿区或者社区发展连锁店,一旦颠覆了原有的经营模式,店招就不可能叫“董氏”。
话至此,记者才从心底领悟到那种割舍不了的大店情结是如何支撑董氏走过这近20年的风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