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4-06
  • 阅读量:4348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覃雪花

“乡路上的风景”系列之一
——走往乡间的小路上

  自上而下的渗透无疑是跨国品牌在中国通行的市场法则。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直至更偏远的乡镇市场,它们一步步下沉,携手代理商和零售终端走往乡间,一路披荆斩棘,赏尽了乡路上的风景。

  乡路下沉十八弯,弯弯都有险滩。虽然对于品牌、零售终端和代理商来说,下沉已是大势所趋,但其间的步调拿捏却不一而同。它们之中,一些已经行走在乡镇路上,一些还在走往县镇的路上徘徊。在这支下沉扩张的大军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都为了顺利剔除下乡路上的绊脚石而各出奇招。

  代理商或许是走往乡间的最早实践者,尤其对于大日化经销商来说,它们或主动或被迫地早早瞄准了下线的市场,进行深度开拓。如今,他们的经验和成就都让同行瞩目。

    品牌下沉有态度

  传统的跨国品牌无疑对自上而下的渗透方略娴熟非常。纵观之,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以及妮维雅等早早就进入了中国的成熟企业,似乎都对这种策略情有独钟。将城市阵地的巩固作为品牌进一步发展的基石,谋定而后动,这些跨国巨头们的下沉意愿并没有在长期地等待中磨损,而是一点点累积得更盛。

  宝洁的霸主之势远不止于它的业绩第一,它对于下沉市场的引领,对于乡镇市场的开拓努力,无一不在昭示着它的领袖前瞻气质。从1996年就开始了布局下乡,尽管期间坎坷不断,宝洁也从未真正放弃过下沉的努力。先行一步的宝洁,依赖的除了大公司的强势底盘,更少不了它在全国各地的庞大代理商系统支持,有人说,没有成百上千的分销商的实践拓展,宝洁的下乡工程就只能是一个泡沫之梦,美丽而虚幻。

  比不上洗涤日化产品的下乡之早,化妆品品牌的下沉要相对谨慎。相较于宝洁、联合利华等在下乡路上较为急进的企业,欧莱雅和妮维雅等着重于化妆品的企业要稳妥得多。

  尽管早已开始对中国二三线城市进行渗透,同时还对四五线市场有过调查和试探,然而,欧莱雅至今还没有迈出下乡的大步伐。它一直都在等待时机成熟。

  “这两年我们也看到在农村小的化妆品店越来越成熟,当地的销售渠道越来越通畅了,欧莱雅看到有这个机会,所以我们加快了下乡的步伐”,盖保罗此前曾做此表态,不过他也坦言,目前对乡镇和农村市场还只是有想法而已。而对于三四线市场的开拓,他们目前不仅有巴黎欧莱雅的魅力联盟,这个联合了代理商和专卖店的下沉战略,还有卡尼尔和小护士这两个未来可能担当下乡主力的法宝。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于跨国品牌来说并不可行,但在城市据点巩固之后,再一步步向下开拓乡镇市场,显然是未来之路,这一观点,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飞早在2007年就曾向本刊记者表达过。

  相较上述成熟企业和品牌,那些晚入中国的“小众”品牌,比如里海之谜、伊夫•黎雪、茵芭兰等,为了谋求渠道上和区域上的差异化突围,则更多地选择了上下市场同时布局,或者有的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实行从下往上的攀岩式扩张。而这样的道路往往也是由“小众”品牌的代理商全权推进的。

    代理商乡路先行

  众所周知,跨国品牌仍然在中国日化市场里占据主导地位,而跨国品牌的影响力目前还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市场。可以想见,未来的扩张角力,显然会延伸至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市场进行。品牌、零售终端以及代理商都将会在这些新兴战场里扮演重要角色。

  品牌的下沉当然不是盲目的,也不会是孤立的。当一些跨国品牌开始谋求开发新低价产品时,那些具有连锁采购优势的KA卖场和各地本土连锁超市也都在往下扩张,甚至在乡镇里,比之10年前只有小卖铺、夫妻店,如今很多下线市场里,已经可以看到颇具规模、颇见规范的小型超市,这里面,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品的日化用品,赫然位列其中。而在三四线市场里,化妆品专卖店早已经流行起来,甚至连百货也开始往三四线市场扩张。

  然而,比之品牌和零售终端的下沉,代理商在乡路上行走得更早也更远。早在品牌之前,很多代理商已经开始了下沉先探。没有厂家的支持,代理商就自掏腰包,自配物料和赠品;没有品牌的指导,代理商就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磕绊过后爬起来继续战斗;没有现成的渠道资源,代理商就派出业务员一乡一镇的去挖掘;没有便利的交通,代理商就自配货车送货上门……

  代理商先行的代价是巨大的,除了缺少物料、赠品以及宣传等支持,假货、窜货等问题也困扰着经销商的行进,而且在下线市场里,相对于品牌的号召力,消费者更迷信于低价的杀伤力,这一点上,跨国品牌远不及国产品有优势。

  尽管困难重重,但也正是凭借这种先行一步的精神,那些具有前瞻眼光的代理商们,从此拥有了更全面的客户资源、客情关系以及下乡经验,在市场的竞争中更易夺得先机。这对其在后来对阵品牌和化妆品、超市终端等的谈判中无疑也加分不少。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