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卖店的品牌结构是由店铺定位决定的,选什么样的产品,这样的问题是每一位专卖店店主在其店铺创立之初时就应该确立的。但是随着顾客消费习惯的变化及店铺经营水平的提高,最早的结构雏形又需要不断地去打破,并且只有不断地被打破,专卖店才能得以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可以调整品牌结构了,又该如何去调整,而在调整品牌结构的过程中店主又该注意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三位专卖店店主,他们将与读者分享这其中的奥妙。
湖北荆州焕采空间化妆品连锁机构总经理 刘靖
在我们的店铺里,知名品牌占的比例较高,最高的时候占到了55%,这主要与荆州的商业业态有关。6年前,在我们计划成立第一家焕采空间的时候,荆州的零售业态已经非常丰富了,百货、KA卖场、化妆品店等,该有的都有,而我们再想从市场突围,就必须寻找到一个缺口,我认为这个缺口就是化妆品专营店,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精品专卖店。
我们一直很清楚我们的定位是什么:中高端,这个阶层的消费人群大概占到荆州总人口的20%,“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才是影响一件事情的关键,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把这20%的消费者吸引到店里来?
众所周知,6年前知名品牌掀开了涌入化妆品专卖店的浪潮,恰巧当时荆州的专卖店以中低端产品居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引进一线品牌,将消费者吸引进来,并通过会员制留住她们,同时让她们成为我们的宣传员,不断发展新会员,从而形成良性且庞大的会员系统。这样的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一天我们发现以前月销量5万的知名品牌,现在月销量可以达到40万了,这意味着我们开始赚钱了,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调整品牌结构了,比如以前知名品牌占比55%,现在可以稍微降低一点,调整到48%。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调低知名品牌的占比,并不是指我们要遏制它们的增长趋势,相反,我们是要在保证知名品牌稳定且持续增长的同时,给一些暂时销量不大但有很强的增长潜力的品牌一个提升空间,让各类品牌能够齐头并进。
广西南宁千千色化妆品连锁机构总经理 方利
2006年我们成立了第一家千千色化妆品店,店址设立在广西医科大学旁边,我们把店铺定位为校园店,专做流通品,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以这样的形式,我们做了1年,虽然价格优势让我们分得了市场的一杯羹,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反思,价格优势到底可以让我们走多远?而随着商超的发展及专卖店的崛起,市场上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单一的价格战让我们有点吃不消了。于是,2007年,我们开始着手调整品牌结构,降低流通品比例,引进莱茵等终端品牌,此时店铺里流通品与终端品的比例各为50%。
终端品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稳定性差,它们有可能今年增长100%甚至200%,明年就从市场上消失了,而对于我们这些以经营专卖店为事业的人来说,我们必须保证店铺稳定,并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我们决定引进名品,对千千色进行第二次品牌结构调整,因为名品的稳定性好,因此2007年底我们接下了梦妆,2008年初又接下了泊美……我们将店铺的品牌结构调整为流通品占比30%、终端品占比40%、名品占比30%。
不过名品份额的上升意味着店铺毛利空间的下降,虽然大家常说赚钱不是目的,但是作为商人,赚钱是一种责任,只要取之有道。2009年底,千千色销量的增长健康而有序,以此为基础,第三次品牌结构调整工作随之而来,我们开始引进区域性自有品牌。自有品牌的毛利高,毛利提高了,我们便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以用来回馈会员,目前我们的品牌结构为名品占比25%、终端品占比25%、流通品占比30%、自有品牌占比20%。
某知名洗化类化妆品专卖店总经理
从专卖店创立时起,我们即一直坚持走洗化类化妆品专卖店的路线,但是这几年,百货店及KA卖场的发展如火如荼,为了与它们形成差异化,体现专卖店的专业和服务优势,我们砍掉了全部的流通品,主做终端品牌,并努力提升店铺的服务和专业度。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决策所起到的效果并不好。
经过分析与反省,我们认为专卖店专业度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下子砍掉流通品,全力转型终端,不仅服务水平达不到,还会使原有的中低端客户流失。用一句老话说:走得太快了,腿要瘸的。
今年我们打算增加一些被砍掉的品类,使得店铺的品牌结构能够完整一些,该有的东西还是必须有,只能说是在品类结构完善的基础上侧重护肤、彩妆等终端品牌,提升服务水平,等到消费者认可我们的服务了,我们再进一步缩小流通品的占比,从而慢慢达到转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