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3-28
  • 阅读量:1750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朱明康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中工业基础最强的城市,株洲的商业氛围格外浓厚。随着近年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家乐福、家润多等外来卖场的进驻,株洲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然而,株洲本土的化妆品专卖店,似乎并未在这种商业气息中获得充足的发展,市区同质化品牌竞争加剧、社区店遭受超市挤压、会员流失等问题,株洲专卖店经销商正遭遇“品牌之惑”。

    市区店:缺乏品牌优势

    千百丽专卖店位于株洲市建设中路,地处人民广场商圈,与株洲百货相隔不到500米距离。据了解,在株洲,像千百丽这样选址在市区传统中心地段的专卖店不过5家。当地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株洲百货过于强势、市区经营有较高风险,专卖店的生存空间有限。而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市区店,千百丽也是在近年来也才步入良性发展态势。

    在千百丽,目前梦妆、蝶妆等品牌基本上成为店内强势品牌。“某些品牌在专卖店的销量并不亚于株百,顾客忠诚度较高。”千百丽专卖店老板吴少春告诉记者,但随着近年来这些“专柜”品牌销量的稳定,专卖店的发展似乎已进入“瓶颈”期:从顾客群和消费周期来看,“蝶妆”们想取得销量上进一步增长有一定难度,“像资生堂、梦妆的利润空间在10%以内,如果再以折扣销售,利润就更少了。”吴少春表示,去年株百装修以来,折扣力度和促销密度都在加大,千百丽也受到“牵连”:同一款产品,千百丽在价格上要比株百低10%。有些产品甚至无法保证利润,只是赚人气。“尽管目前单店月产出在20多万元左右,像蝶妆等品牌月销售额都在3~4万元,但仅仅依托名品走量带动销售,产出毕竟有限。”吴少春还表示,长沙平和堂、南京商场在明年会相继入驻株洲,随着当地百货业竞争的加剧,像千百丽这样与专柜品牌“同质”的市区专卖店,将面临着更大挑战。

    在随后的走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起步较早的千百丽,还是去年刚开业的“易妆”,这些选址于商业地段的市区店,“专柜”品牌几乎成为它们的销售主力,品牌大多与当地百货趋同。某些专卖店经销商则认为,终端品牌利润空间相对较高,应成为专卖店盈利一大来源;但目前株洲市区店在品牌结构上形成“紧跟”商场现象,并不利于专卖店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也让经销商感到无奈。“在株洲,多数消费者选购品牌,以株百化妆品专柜为基准。只要某一品牌在株百专柜出现,必然带动该品牌在专卖店的销售;而一些终端品牌少有人过问。”吴少春告诉记者,正是这一消费习惯,导致了本土专卖店迟迟无法培育出有影响力的终端品牌。据她介绍,千百丽2002年开业之初,她也尝试过引进终端品牌,但在销售过程中,她发现顾客对这些国产二、三线品牌认知度很低,无法赢得她们信任。而如今,她依然对终端品牌持“谨慎”态度,千百丽现有可贝尔、植美村两个终端品牌,“它们利润点较为可观,但未能形成稳定消费群,在专卖店所占的销售比例不大。”吴少春表示,受困于当前消费习惯和专卖店的品牌结构,终端品牌要想在市区店立足,依然“困难重重”。

    社区店:遭超市挤压

    相对于株洲老城,河西区域作为正在开发的新城区,商业氛围要淡薄许多,但由于聚集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型工业企业,部分区域人口相对密集。自上世纪90年来以来,株州80%的专卖店便驻守在这些大型企业的社区附近。作为当地社区店的典型,东三日化店在河西石峰区经营历史长达十年左右,去年被当地区政府评为“诚信经营户”;而大日化产品几乎占到该店销售的60%。据东三日化店老板廖育雄介绍,石峰区集中卷烟厂、化肥厂等几大企业的居民,人流量较大,凭借日用品的丰富和齐全,东三在当地积累了不少人气。

    但近年来,随着大型连锁超市的不断入驻,东三的这一角色逐渐被超市取代。如今,在东三对面的一家步步高超市,已成为附近居民购买日化产品的主要场所。面对“家门口”的竞争者,东三在日化品牌的选择上,尽量与步步高错位;对于同类产品,降低零售价格。据统计,在东三日化区域,同类产品的零售价格要比步步高低10%左右。“日化产品几乎没有优势,销售受到影响。”廖育雄表示,虽然东三每年的销量在200~300万元,但由于近年来日化产品利润点的降低,盈利实际上在缩减。更让廖育雄困惑的是,超市几乎已囊括众多知名日化品牌,要寻求与其“错位”的知名流通品太难,而“杂牌”又没有太大销量。“连锁超市向新老社区渗透,将改变社区店‘依托流通品走量’的传统盈利模式。放弃日化区的销售不太可能,但同时,社区店又难有新的利润增长点。”

    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品牌的忠诚度在降低,同一品牌的使用周期缩短。廖育雄告诉记者,在这些大中型社区,顾客对品牌的认可度主要来自于口碑相传和电视广告。对于他店内柏纷、自然堂等终端品牌,尽管单品价位在百元以下,贴近当地消费水平,但一旦广告支持、促销活动不能及时跟进,品牌的二次购买率将会明显下滑。“中年顾客群构成终端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收入比较稳定,但并不忠诚于某一固定品牌。”廖育雄说。面对越来越多的终端品牌,他也颇感苦恼,在择取终端品牌时,不仅要考虑到广告的投放力度,同时还要考察产品的卖点是否独特,而这两点未必能兼得。基于这些品牌难题,廖育雄在去年开始“转型”,在湘天桥附近新开一家美容生活馆。他认为,相对于日化品牌,美容院线产品使用周期长,顾客忠诚度要高,在社区也许更容易培育出稳定的消费群。

推荐阅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