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3-28
  • 阅读量:4496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朱明康

竞标费用居高不下 城乡结合部网点亏损
浙江“包场”商热情减退
 
    最初兴起于广东地区的买断卖场促销经营制却在浙江达到鼎盛。近年来,随着竞标“包场”的操作,超市门槛被抬高的同时引发恶性竞争,浙江大部分中小包场商被淘汰出局。如今,在市场经过洗牌、资源再度整合后,包场已基本集中在部分区域的大型包场商手中。然而,包场费用居高不下,加上自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终端销售下滑导致超市大面积亏损,江浙包场“大户”们遭受重创后,对这一模式热情减退,并纷纷转型。

    竞标费用居高不下 

    据了解,与广东地区采用销量扣点的包场模式明显不同,江浙区域的包场超市则向供货商收取固定包场费用。对于三、四线品牌而言,利润空间高于知名品牌,因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竞标才可能得到包场权,近年来经销商们为了抢占商超份额采用高额投标,也导致商超包场费用不断攀高。从2000年便开始包场经营的台州正平商贸有限公司,“鼎盛”时期包场网点曾达到200多家,公司总经理丁会掌表示,江浙地区的包场费用在2004年便开始走高,到2007~2008年达到最高值,如今依然居高不下——他曾在2000年包场经营一家中型超市,当时只需交纳1800元的进场费,随后几年包场费用逐年上涨,去年上半年已达到25万元;从今年开始,该超市包场费虽有所缩减,但也停留在20万元的额度标准上。

    “这种竞标式包场,一方面导致了无序竞争,费用一旦被抬高后很难再回归理性;另一方面中小超市‘唯费用、不重品牌’的经营思路,已使供货商的市场费用达到临界点。”宁波美叶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红荣强调。作为浙江市场规模较大的包场商,美叶公司目前代理友情、大宝日化、索芙特、迪彩等17个品牌,在现有的600多家商超网点中,采取包场经营的超市在100家以上,同时配备12个市场操作团队。据陈红荣介绍,早期包场时,代理品牌多以三、四线为主,如今包场商品牌结构发生变化,多采用二、三线品牌捆绑销售。由于二线品牌利润率平均比三线品牌低7~8个百分点,因此,包场盈利主要来源仍在于三线品牌。而经营三线品牌,一方面意味着高额度进场费,同时在部分网点还需被扣取较高的利润返点:例如上海地区的某些超市,在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后,还要求对半扣取利润返点,包场商在这些网点中的利润可想而知。“事实上,如果分摊包场费用、除去利润返点、促销人员开支,包场商可操作空间已相当狭窄,包场盈利与运营成本基本持平。”陈红荣强调。据了解,在浙江市场,目前采用包场经营的超市越来越多的面临亏损状态。

    城乡结合部网点亏损

    在江浙一带的宁波、台州、温州等市,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被包场的超市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的工业区,经营面积通常在1000~2000㎡,且多以单一个体超市为主。由于打工群体较多、品牌意识又相对薄弱,这些网点产出丰厚,往往被包场商们视为市场重点。但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加上部分企业裁员,城乡结合处人流量大幅减少,该区域网点销售下滑明显。据统计,今年3~4月份,美叶公司代理品牌的销量下滑20~25%,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0万元左右;而公司在上海周边包场经营的近70家商超,产出比往年减少30%。丁会掌则告诉记者,正平商贸在台州的部分工业区网点零售额大幅缩水,以往单月销量在1万元左右的网点,如今已减少至五六千元;同时,在部分受损严重的地区,今年超市倒闭后造成的死账金额就达到100万元。

    另一方面,位于县城的包场网点份额也在被抢夺。据了解,近年来,易初莲花、乐购、时代、大润发等连锁卖场已经下沉到浙江的县级市场,这些超市的入驻将改变当地市场格局和消费结构。陈红荣认为“大卖场的下沉必然引发县级市场新一轮的洗牌,而包场让县城中小超市形成‘先收钱后销售’的经营定式,由于自身不注重品牌结构和形象建设,在未来竞争中将处于弱势,产量也会相应减少。”

    缩减网点 引发转型

    浙江商超注重进场费而非销量返点,风险直接转嫁给包场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一操作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江浙包场“大户”们在遭受此次重创后,对包场经营的态度更为谨慎。

    从去年开始,友情贸易有限公司开始缩减包场网点,撤销了近20家超市的包场权。陈红荣坦言,往后不会再在包场经营上增加投入,而是将资金转向市区连锁卖场,以传统经营模式耕作商超渠道。同时,正平商贸从今年4月开始撤销包场网点,到目前为止已撤销近100家包场超市。据了解,到今年底,公司在杭州的30多家包场网点将全部撤完,网点数量控制在70~80家,如今丁会掌也将业务重点转到专卖店经营上。另外,台州罗莎商贸、宁波海顺经贸等公司,目前都已实现自身角色和品牌结构的转型,更加注重传统商超渠道的建设。

    尽管此轮危机给江浙地区的超市和包场商带来巨大冲击,但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日化包场经营并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在内需萎靡的市场环境下,包场商投入费用将更为理性,本土商超也将日益注重自身品牌形象和产品结构;同时,江浙地区的包场模式有望得到改善,由追求收取高额进场费,转向与供货商的共同盈利、共担风险。“也许在明年,包场的合作方式将出现变化,以销量扣点的合作方式会越来越多,双方可能更注重合作质量。”陈红荣如是说。


推荐阅读

0